季华:捐资百万帮扶困难群众、捐献遗体供医学研究的老战士(图)

发布时间:2022-11-10 16:51 | 来源:江苏文明网 2020年1月 | 查看:415次

简介:“遗体捐献,不设灵堂,不收花圈” “临终不用过分抢救,为国家节约医疗资源” “所有积蓄全部用作交纳特殊党费、捐给学校” ,这是江苏省军区南京第30干休所离休干部季华同志引发网友热议点赞的3份遗嘱。入党75年来,他铁心为党、爱民为民,一生自比小草,省吃俭用只为助贫帮困,默默捐款(可查)超过百万元,临终前还写下“我是党员、我是党员” 。他的事迹被报道后引发强烈反响,广大群众和网友纷纷表达敬意和缅怀。多年以后,他在回忆录中写到: “虽然我经历了一些斗争,但始终坚守党性,不冤枉任何一位同志。

“遗体捐献,不设灵堂,不收花圈”“临终不用过分抢救,为国家节约医疗资源”“所有积蓄全部用作交纳特殊党费、捐给学校”,这是江苏省军区南京第30干休所离休干部季华同志引发网友热议点赞的3份遗嘱。入党75年来,他铁心为党、爱民为民,一生自比小草,省吃俭用只为助贫帮困,默默捐款(可查)超过百万元,临终前还写下“我是党员、我是党员”。他的事迹被报道后引发强烈反响,广大群众和网友纷纷表达敬意和缅怀。

坚守初心的寸草:弥留之际,写下“我是党员”

出生于1925年的季华,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革命,2019年1月逝世,曾先后参加苏中南线大白米、宣家堡、姜堰、淮海、渡江等战役战斗,获得过独立自由奖章、解放奖章、独立功勋荣誉章等。一生中他最珍惜“党员”身份,常说:“战争年代,这个身份值得拿命去换。”

一次战斗中,所在连连长、指导员、副连长接连中弹倒下,作为副指导员的季华率领战士们,打退敌人一次次凶猛反扑。后来,一颗子弹击中他,他却坚持不下火线:“躺在担架上,也要完成战斗任务!”季华强忍伤痛,躺在担架上指挥全连赢得胜利。

1969年,时任江宁县人武部部长、县革命委员会副主任的季华狠抓民兵工作“三落实”,不仅全团被评为先进团,还涌现出先进集体25个、先进个人995人。据文革下放到江宁的干部子女唐仪回忆,这期间他保护了一大批下放干部、纠正了一大批冤假错案。

多年以后,他在回忆录中写到:“虽然我经历了一些斗争,但始终坚守党性,不冤枉任何一位同志。”

离休后,他时时想着的,还是忠诚向党、信仰愈坚。

——每天坚持读书看报看新闻,时刻关心国家大事和军队建设发展。他常说:“我的时间紧张得很,学习看报都不够用。”干休所的学习教育活动,他从不缺席,拄着拐杖、坐着轮椅也要参加。

——87岁高龄时,他坚持用毛笔手抄全本《共产党宣言》。十九大召开后,他反复学习大会报告,标注重要表述,还主动与人讨论交流,坚持宣传党的创新理论。

——女婿、儿媳、孙婿等亲友头回上门,他首先打听的就是“你是党员吗?”每次子女回家,他都要叮嘱:党员,要对得起党的信任。即便在弥留之际,他还坚定写下“我是党员、我是党员”八个大字。

在季老的影响下,干休所的90后护士、60后老职工等,都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倾情为民的青草:“攒的钱太少了,捐得太少了”

来到季老的家,正如大门上他手书的“寒舍”二字,家里陈设简单、家具陈旧,油漆斑驳的衣柜是三四十年前的,一张四方桌、几把餐椅,每一把颜色都不同。

“他舍不得吃穿,每次出去就背着那个磨毛的军用挎包。”干休所职工吕本秋说,认识30多年,直到他去世,才知道他从牙缝里抠的、从水电费里一点点省下来的钱,都被用来捐资助学、帮贫救困了。

2014年9月,靖江市斜桥中学的行政账号无缘无故多出12000元,没有署名,只有留言:请帮助捐赠给最需要的学生,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的困难——一位共产党员的一点心意。

2015年9月,斜桥中学的行政账号再次多出12000元,同样的方式、要求、心意。学校多方查找,确认为季华捐赠。

但季老拒绝见面。“他在电话中再三强调:一是不要让学生知道他是谁;二是把钱用到刀口上;三是让学生们好好学习。”斜桥中学办公室主任卢杰回忆。

2018年,93岁的季老拿出全部积蓄40万元成立“季华尊教奖学金”。捐款后,他还不停自责:“攒的钱太少了,捐得太少了!”

2019年,病重的他嘱咐子女抚恤金和丧葬费要全部捐出,一份作为特殊党费,一份捐给“季华尊教奖学金”,剩下的资助困难乡亲。

“他常说自己是小草,只求努力为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增添一丝绿意”。干休所干事孙琳说,所里职工小孩上大学交不起学费,他3年时间悄悄捐助3万元;去世当天,家里收到了他向江苏省慈善总会捐赠2万元的证书;收拾遗物时,大家才得知,他一直在资助街道贫困户和受灾群众。

40万、26万、12万、9万、3.7万、3.6万、3万、2万……这些资助,是在他行动不便和去世后,家人帮忙办理的。由于他始终坚持不告诉家人、不留姓名、不留收据的“三不原则”,在此之前的捐助,已很难查找和统计。

离而不休的劲草:“党叫干啥,就干好啥”

“党叫干啥,就干好啥!”季华经常念叨这句话。

党的十八大后,各级违规发放津贴补贴行为得到有效根治,干休所按照规定停发老干部全年人均近2万元的补助。

“这是军委决定,这是大形势,我们老党员要坚决拥护和支持。”看到一些老同志不理解,季老耐心劝慰大家,还主动为所领导支招。

在支部会上,季老率先表态:“现在党的政策好,我们不缺吃、穿、用,想一想牺牲的战友,我们很幸福了,大家要坚决支持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的决定……”随后,其他老干部纷纷表态支持。

在季老心里,从来没有一丁点个人私利。他常说,作为一名党员,即便离了休,也要为组织继续发挥光和热。

2000年,干休所房屋翻新改造,需提供工人临时食堂。正当干休所上下犯愁时,季老主动提出把食堂办在他家里,不收租金。5年后新食堂建好,所里提出要简单装修房子再归还,季老坚决不同意,还念叨:单位日子紧,省省吧!

“季老就是这样,一生永葆革命本色,敢于担当,勇于斗争,乐于奉献。”干休所所长月明刚说。外出参观时,有老干部拔了群众的萝卜,他立即给予制止;看到有位同事信异教,他竭力劝说,维护党的形象;见到小孩落水,他不顾80多岁高龄,毫不犹豫跳河救人……

赓续传统的芳草:“11个后代是共产党员,要永远听党话”

“每次大家一起骑自行车下乡,从来不报路费,到了饭点不要地方接待,和当地农民一起吃。”92岁高龄、时任江宁县人武部政工科长王培兴说起与季华共事的时光,仍然难抑激动。

30年来,干休所每次评功评奖,季老总说贡献太小,坚决把荣誉让给其他同志。他还定下“八条家训”:不得不劳而获、不得贪图享乐、不得不学无术、不得玩物丧志、不占公家便宜、不得铺张浪费、不得贪污腐败、不得沾染恶习……

儿子季压西入伍提干后第一次探家,想让时任人武部部长的父亲派车接站。最终,季华领着他挤了两趟公共汽车,两人拎着大包行李,费了好大劲,才回到家里。

季老一家物质享受极少,但精神食粮富足。战争年代,素不相识的乡亲王伯亮,舍命保护他躲过敌人清剿,他一直铭记感恩,长期接济王伯亮的后人,在家中挂着王伯亮的画像,题写了“党群生死与共,军民鱼水情深”,郑重嘱托儿孙要知恩感恩。

晚年,他将一生感悟著写成《靖东小草》和《夕阳随笔》,作为留给儿孙的遗产,如今两本书已成为教育激励南京警备区官兵、斜桥中学师生和附近社区群众的红色教材。

“我们家有11个后代是共产党员,要永远听党话。”季老的临终嘱托,如小草一样芬芳。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