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1-05 21:52 | 来源:江苏文明网 2020年7月 | 查看:915次
事迹:16年用心谱写汉藏情深之歌的爱心民警
简介:张苏,男,1985年生,镇江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润州大队二中队副中队长。张苏从参军入伍驻守青藏高原,到深入藏区服务藏族同胞,再到调入内地情系藏区儿童,16年来,他用心用情架起汉藏一家亲的“爱心桥梁”。他招募大学生志愿者与西藏儿童开展“一对一”帮扶,与江苏科技大学伯藜学社联手打造“西藏儿童成长陪伴计划”公益助学品牌,组织藏族师生来镇江游学。他个人出资、动员社会力量已向拉萨、日喀则、山南等多所小学和幼儿园累计捐款捐物价值50余万元,受益学生达2000余人。
张苏,2004年12月入伍,2011年参加公安工作,2013年从西藏转岗至镇江市公安局,1次荣立一等功、1次荣立二等功,3次荣立个人三等功,2017年被评为镇江市文明礼仪十佳“社会好妈妈”,2018年被评为镇江市“最美警察”、“镇江好人”,2019年获评镇江市最美退役军人提名奖、第二届“镇江慈善奖”最具爱心慈善行为楷模、第七届“江苏最美警察”,2019年10月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荣誉称号。
一件小事,成为他情牵藏民的原点
今年35岁的张苏与西藏结缘是在16年前。2004年,高中毕业的张苏从徐州农村参军,成为驻藏部队的一名战士。次年3月,不经意间经历的“一件小事”,张苏感触很深。
时值天寒地冻,张苏外出执行任务途中,遇到一位藏民老奶奶因脚扭伤,无助地坐在路边淌眼泪。张苏见状立即将老奶奶背上,赶到五六公里外的部队医院进行了救治,并又护送她安全回家。当看到老人家中很是贫困,临离开时,张苏将身上仅有的200元钱全部留了下来——此时的他,每月津贴只有150多元。
做过这事,张苏没放心上。但时隔一周之后的一天上午,张苏刚走出部队大门,竟意外地看到老奶奶带着儿子在门外等候他。原来,老奶奶已经连续三天都在这个时间点来“蹲守”。终于等到好心人的老奶奶颤颤巍巍走上前,为张苏戴上一条洁白的哈达。
敬献哈达是藏族人最高规格的一种礼仪。老奶奶纯朴的感恩之举,顿时深深触动一颗年轻的心。张苏说,这次经历正是激励他将做公益善事坚持下去的“原点”。从此,他不仅继续关爱老奶奶家庭,更越来越多地资助帮扶部队周边的贫困藏民。
2009年12月,张苏从部队考入西藏警官高专。大学期间,一次赴拉萨市堆龙德庆县进行政策宣讲的活动中,张苏接触到一所条件极其简陋、只有13名孩子与一名老师的农牧民小学。不久,他就向该校捐赠了价值千元的图书文具。
2011年8月,张苏主动申请到堆龙德庆县工作,后被分配到马乡派出所。在这个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辖区里,尽管这里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张苏遍访藏民家庭,随时为他们扶危解困,高山雪地上留下为爱跋涉的一串串脚印。
2012年6月,张苏和朋友共同在“人人网”以“关注西藏最穷的地方”为题发帖,呼吁社会为西藏贫困孩子捐助,并积极帮助联系、协调捐赠物资的接收和发放工作。从平台搭建到他离开西藏的14个月期间,他们共发帖160多条,得到近千名网友的响应,共获捐4万元现金和衣物、学习用具等。
一次回归,给孩子送去“特别陪伴”
张苏的公益行动以每年春节与“六一”这两个节点居多。捐资助学十余载,他开始有了一些深层次思考:对那些边远地区的贫困孩子而言,纯粹的物质帮扶或许是不够的,他们应该还需要来自眼界、理念、情感等立体层面的提携与引导。
“叔叔,我父母都是牧民,我跟他们说什么,他们都不懂,我觉得特别无助。”2018年春节期间,四年级的白玛央宗给张苏打电话拜年时,说了这句话,让张苏陷入了沉思。这几年,随着国家对西藏等边远地区扶助力度不断加大,西藏儿童的物质生活得到了很大改善,但是由于受家庭等各方面影响,如何帮助西藏儿童在成长时期情感方面出现的诸多烦恼,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张苏决定利用高校资源,招募大学生志愿者与西藏儿童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借助电话、网络等沟通渠道,用大学生先进的思想和知识为藏区孩子们解答学习、情感等方面遇到的问题。也是一个偶然机会,张苏结识了江苏科技大学的公益社团伯藜学社,便萌发了牵线大学生志愿者与西藏孩子进行“心灵结对”的念头。
张苏决定与伯藜学社联手共同打造一个公益助学品牌,取名为“西藏儿童成长陪伴计划”,并将该计划融入张苏及其爱心团队的物质捐赠事务之中。2018年5月18日,张苏联合江苏科技大学招募志愿者,很快吸引400余名大学生报名,他们每人填写了一张留有手机与QQ号码的“西藏儿童成长陪伴连心卡”,卡上这样写道:学习上遇到的所有“困难”、生活上遇到的各种“烦心事”……欢迎与我联系,我想陪你一起长大。
2018年5月21日,六一前夕,张苏携带百张“连心卡”,及通过自己的渠道募集资金订制的700只精美书包等一批文具助学物资,奔赴西藏。这也是张苏时隔5年之后,重返故地,给那里的孩子送去“特别陪伴”。
12天时间里,张苏带着书包等捐助物资和“连心卡”先后前往拉萨堆龙德庆区德庆乡中心小学、昂嘎村幼儿园、山南地区乃东区昌珠小学及幼儿园、日喀则地区东嘎乡中心小学及江孜县加麦村幼儿园、楚布寺幼儿园等7所小学及幼儿园,赶在儿童节之前将这份“特别的陪伴”送达孩子们的手中与心中。张苏说:“毕竟五年没回去过了,所以这次我就尽可能多走些地方!”
期间,由于体力透支,就连曾在当地生活过十年之久的张苏也出现严重的高原反应,多次鼻孔流血。此番西藏之行,仅捐助物资的总花费就达7万余元,其中近一半出自张苏个人,这也是他在单次性公益行动中支出最大的一笔。
如今,“西藏儿童成长陪伴计划”已经实施2年了,志愿者与藏区儿童“大手拉小手”般地交流沟通了1000多次,多名藏族小学生的心理障碍得到了有效缓解,性格开朗了,成绩提高了。
一句承诺,他用8年实现诺言
2019年7月29日上午11时30分,从拉萨开往上海的Z166次列车上,坐着拉萨市堆龙德庆区德庆乡的19名藏区小学生,这次他们的目的地是镇江。从拉萨到镇江4000多公里,48个小时车程,承载着他长达8年的梦。
8年前,已是拉萨马乡派出所民警的他,在劝导藏族辍学儿童入学时,向他妈许下诺言:“你们好好学习,有机会叔叔带你们去外面看一看。”一诺重千钧!
2013年,张苏调至镇江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工作。他没有忘记曾经他奉献了十年的藏区,没有忘记那里的藏族同胞们,没有忘记曾经许下的诺言。2019年3月,由他个人出资2万元,爱心人士捐助2万元,19朵“格桑花”游学之旅才得以顺利开启。
从2019年3月初,张苏开始着手谋划此事,已经过去了近5个月。4月初,张苏开始与德庆乡小学平措校长取得联系,沟通藏区学生来镇一事。在原马乡派出所民警,现德庆乡人大主席旦增群培的支持下,5月下旬,确定了来镇的19名学生、3名老师的名单。随后,20多人的火车票、就餐、住宿、交通、活动地点……每一项都让张苏“操碎了心”。张苏利用休息时间,跑了市区数十家宾馆、饭店、景点、旅行社及其他企事业单位,一一落实,制定好4天行程安排。
22名藏族师生来镇江游学,度过了难忘的四天游学经历。这些藏区的孩子观看了人生第一场3D电影,完成了人生第一次走出藏区的旅行,也第一次结交了很多镇江“小伙伴”,留下了太多美好的欢声笑语。当他们乘车离去时,许多孩子留下了泪水,远去的列车带去了大爱镇江对19朵“格桑花”的深深祝福,带去了汉藏团结一家亲的浓浓情意,也带去了张苏延续了十几年的牵挂和思念。
旦增是张苏的好友,是堆龙德庆区德庆乡人大主席,他一直见证着张苏十多年的爱心历程。“我们每个月都会通电话,他关心最多的就是我们藏区的孩子们,总是问他们缺什么、有什么困难,他负责协调解决。”在旦增眼里,张苏对西藏有着特殊的感情,对那里的孩子们最牵挂在心。旦增回忆,有一年冬天,张苏得知一个藏民孩子生病,连夜赶去送药,差点命丧雪窟,“这种爱超越了生命,深入了灵魂。”
一次探望,捎来藏区同胞的感恩
2018年3月初的一天中午,润州交警大队门口突然出现一位藏族女孩,打听着寻找张苏。当她确认“张警官”已出现在眼前时,显得十分激动,随后讲述了事情经过。
原来,这位张苏并不认识的女孩名叫旦珍,来自西藏拉萨市堆龙德庆区马乡。旦珍2017年考入泰州学院读大学,这次趁新学期报到之际,特意弯道镇江找张苏,其实是受人之托。
旦珍说,此次来镇是受白玛德吉之托,来向自己也从未见过的好心人当面表达感恩。白玛德吉,正是张苏一直捐助的众多藏族学生之一。每年捐赠过去的一批文具、衣服、学习用品,白玛德吉便是受益者之一。
白玛德吉给张苏捎来了一袋当地农产品藜麦和一张贺卡,贺卡上稚嫩的笔迹这样写道:“……张叔叔,虽然您并不认识我,但每学期都收到您给我们寄来的文具和衣服……这袋藜麦是我自己家种的,希望您能喜欢。”张苏说,这袋远道而来、非同寻常的藜麦,他至今珍藏在家中冰箱里。
旦珍告诉张苏,他的善举让藏区孩子们都无法忘怀,远方的警察叔叔已经成了孩子们生活的一部分,她赶在开学前来到这里,就是要替孩子们完成一份心愿。
对张苏而言,这份持之以恒的坚守,源自根植于心灵深处的动力。回首心路历程,张苏坦承,从16年前让他收获人生第一条哈达的那位藏族老奶奶,到7年前告别西藏时当地自发为他送行的乡亲们,再到此次虽未曾谋面、却以藜麦和贺卡遥表心意的白玛德吉,他们纯朴的感恩之举无不对自己产生莫大激励。
和往常一样,2020年六一儿童节前夕,张苏又一次为西藏拉萨堆龙德庆小学送去了特殊的六一礼物——8台电脑、2000册图书以及200件衣服。
张苏的爱心也感染着越来越多的人,在他的呼吁下,已经建立起一支数百人的志愿者队伍。值得一提的是,近两年,先后有两名在镇江求学的江苏大学毕业生来到堆龙德庆乡工作,他们在镇江读书时,都曾受过张苏爱心捐助西藏事迹的影响。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