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宝林:坚守一线42年初心不改的乡村医生(图)

发布时间:2022-11-05 21:44 | 来源:江苏文明网 2020年7月 | 查看:457次

事迹:坚守一线42年初心不改的乡村医生

简介:自1978年从医以来,他已在村医这个岗位上坚守了42年。”方宝林表示,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作为有良知的医生,开“大处方”于心难安。“这种情况,不是我医术有多高明,但作为医生,村民找上门肯定是迫不得已的,只要还能救一定要出手相救。

自1978年从医以来,他已在村医这个岗位上坚守了42年。42年的从医生涯,他为乡亲们治疗过数不清的常见病,也曾经数次将被大医院放弃治疗的病人从生死线上拉了回来。这位“良心村医”从医42年坚持不开一张“大处方”,他给出的回答真切而又感人:“村里大多数老百姓生活不富裕,我们做医生的要让他们看得起病。”

守着村医岗位,不开一张“大处方”

5月25日下午,天气稍显几分闷热。司徒村社区卫生服务站里,来看病的村民并不太多,除了几个在病房里输液的老年人,门诊室只有零星的三两个村民在问诊。“方医生,最近我有点便秘,经常两三天才大便一次。有什么药好治吗?”方宝林询问了她的生活习惯,经过一番望闻问切,最后才开出治便秘的药方,药价不到20元。

“今年2月,我退休了。现在是退休后留用,农村基层医务人才紧缺,按目前邗江区卫健委的规定,我可以继续工作到67岁。乡里乡亲的,见面打个招呼都觉得亲切。真的哪天不干了,我心里也许会很失落。”方宝林说。

离不开村医岗位,是因为这一行有着诱人的收入和显赫的地位?

“我们村医没有固定工资,我现在每个月基本补助1890元,治疗一个病人,一次输液手续费10元,拿药每人次2元。村民上门,只要能治好病,按药品基价目录给药,能为村民省钱的尽量省。村医务室按‘两医一护’进行人员配置,这样算下来,我们村医的收入大约每人每年4万元左右。”方宝林表示,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作为有良知的医生,开“大处方”于心难安。“一个满脑子想着发财的人,无论如何都是成不了一名称职的医生的。”方宝林在看病。

30多岁的男子,当年在他手下捡了一条命

1978年夏天,方宝林高中毕业后,参加了邗江“红医班”学习培训,半年后在村医务室当上一名医生。“那时候,像我这样的医生都叫赤脚医生,平时要出诊,或坚守在门诊,农忙时节还要下田劳动。那时候,一张村医的处方,才五分钱、一角钱、二角钱,赤脚医生凭一把中草药一根银针,为老百姓治好了不少常见病、多发病。田间地头,千家万户留下了我们的脚印,时间一长,老百姓都把我们当成心中的‘药神’。”方宝林说。

42年的从医经历中,半夜敲门求出诊的村民有多少?方宝林头脑中并没有人数印象。但有一件事却印象深刻。有一年冬天的深夜,劳累一天的他睡梦中听到有人敲门,一个急切的女声传进来:“方医生,我家小宝宝发热,咳嗽得厉害,麻烦你上门看看吧。”他一看表,都凌晨一点多了。外面天寒地冻,如果不是病得厉害,家人怎么会半夜上门?他急忙起床,背起药箱就出了门。经过现场诊断,发现是小儿感冒引发的支气管炎。连夜输液后,症状有所缓解。天亮了,他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医务室,那里又有病人在等着他。

现场一村民讲:“现在这人都三十多岁了,当年才两岁。他母亲还时常念叨,当年孩子的命是方医生救的。”

被大医院劝回的老人,伤口神奇愈合

在方宝林看来,城市灯红酒绿的物质享受并不是最重要的,生命至上,尽可能把病人从生死线上拉回来,这才是一名医生最值得高兴的事情。

村里曾经有位居姓老人,70多岁了,因为外伤引发腹膜穿孔,伤势严重,大医院都把他劝回家了。老人的儿媳妇找上门,请他去看看。老人在家里床上躺着。他揭开被子查看,发现感染的伤口已有小乒乓球大,能清晰看到里面的肠子。这种情况,换个医生可能都不敢接。然而方宝林没放弃,他急忙对伤口进行了清洗,然后换药,输液消炎。一个多月后,老人伤势渐渐好转。又过了一个多月,竟然愈合了。

“这种情况,不是我医术有多高明,但作为医生,村民找上门肯定是迫不得已的,只要还能救一定要出手相救。”方宝林说。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