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焕荣:40年与公益同行的建筑行业领头人(图)

发布时间:2022-11-05 15:36 | 来源:江苏文明网 2020年8月 | 查看:3583次

事迹:40年与公益同行的建筑行业领头人

简介:史焕荣,男,1950年2月生,常州市金坛区慈善总会建昌圩分会会长、建昌圩文化研究会会长。 上世纪80年代开始,史焕荣带领建昌建筑大军从唐山转战北京,相继承建和参建了天安门地下通道、北京亚运会场馆、北京奥运鸟巢等一批国家重点工程,成为当地建筑行业领头人。他热心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2010年10月,史焕荣带头捐款120万元,发起并成立建昌圩文化研究会和爱心基金会,筹得爱心基金1200万元。10年来,“两会”用于公益事业经费600余万元,慰老、助学、扶贫、帮残等受助人数达5350人。今年疫情防控中,他和妻子积极缴纳特殊党费11.3万元。

40年与公益同行 70岁守初心不改

史焕荣,男,1950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金坛区慈善总会建昌圩分会会长、建昌圩文化研究会会长。

上世纪80年代开始,史焕荣带领建昌建筑大军从唐山转战北京,相继承建和参建了天安门地下通道、北京亚运会场馆、北京奥运鸟巢等一批国家重点工程,为国家的发展和建设添砖加瓦长达30年。今年疫情防控中,他和妻子积极缴纳特殊党费11.3万元,在后方全力支援抗疫。多年来,史焕荣各类捐款达600万元。2010年10月,史焕荣带头捐款120万元,发起并成立建昌圩文化研究会和爱心基金会,筹得爱心基金1200万元。10年来,“两会”用于公益事业经费600余万元,慰老、助学、扶贫、帮残等受助人数达5350人,出版建昌圩文化系列丛书13册。史焕荣连续五届当选金坛区党代表,连续六届当选金坛区人大代表,获得“常州市道德模范”、“常州市优秀党员”、“金坛区劳动模范”、“江苏省文明家庭”荣誉称号。

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长达30年

金坛是著名“建筑之乡”,常年数万建筑大军奋战在国内外建筑市场,史焕荣是金坛建筑行业的佼佼者。1980年,史焕荣带领他的施工队进军唐山,帮助唐山人民灾后重建。为了让受灾同胞早日有一个稳定的家,史焕荣当即成立“青年突击队”,分几个班组日夜挥汗奋战,与灾区人民携手重建美好家园。此后每年的7月28日,唐山新区和中建二局都会邀请史焕荣参加援唐建设纪念活动。

作为一名建设者,史焕荣始终认为要有一颗“匠心”。1992年,史焕荣担任建昌建设工程总经理,他坚持“以德立信、以德立业”,参与的国家、省、市各类工程建设的合同履约率100%,多项工程获“长城杯”、“扬子杯”、“白玉兰奖”等奖项。从唐山转战北京,建昌建筑相继承建和参建了天安门地下通道、北京亚运会场馆、北京奥运鸟巢等一批国家重点工程,为国家的发展和建设添砖加瓦长达30年,建昌建筑大军也从当初的56人发展壮大到20000多人。

“要建房,先做人。”这是史焕荣挂着嘴边的一句话。他特别注重人文关怀,为缓解员工急难,扶助困难员工,增强企业凝聚力,他成立了企业互助基金会,只要有员工患病,或者家庭遭遇不幸他都带头捐款,多年来他个人资助员工100多万元。建昌建筑公司在金坛首创的“五个第一”至今仍被业内人士夸赞:第一个打破大锅饭实行承包制、第一个为员工进城集资建房、第一个为员工参加商业保险、第一个将公司总部从农村搬到城市、第一个完成建筑企业改制。

“史总,祝您新年快乐,没有您就没有我们的今天。”“谢谢史总,我已经领到了退休金和商业保险金,生活幸福美满。”退休以后,每年春节史焕荣仍然会收到各类拜年祝福信息数十条。

国家一级作家、《洮湖》杂志主编葛安荣长篇小说《都市漂流》,以史焕荣为原型而创作,葛安荣评价道,“史焕荣的初心就是爱心,时时处处为他人着想,是一个有着现代传奇色彩的人物,有最本真的坦荡,也有最时尚的创举,几次成为我小说中的人物原形。”

捐款600多万支持家乡公益事业

“政府给我一碗水,我还社会一桶油。”这是史焕荣坚持的信条。他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和慈善事业,带头为家乡道路建设和慈善事业捐款:村民患病受灾,他都要捐款,并资助他们的儿女读书;投入50多万元,新建从袁家村到天湖村委的水泥道路;投入200余万元,把建昌建筑公司老办公楼改造成为建昌圩文化陈列馆……多年来,史焕荣个人各种捐款600多万元,并带头发动建昌建筑能人为家乡捐款,支持家乡公益事业。

史焕荣注重家风传承,爱人朱春兰每年都以不同形式慰问敬老院和贫困家庭。在他影响下,儿子常年与贫困大学生结对,女婿赴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开展援疆活动。

3月10日早上7点,史焕荣陪同妻子朱春兰向东城街道华城社区党支部交纳特殊党费1.3万元。当天,史焕荣向直溪镇党委交纳特殊党费10万元。“疫情当前,虽然我们老两口不能在前方冲锋陷阵,但我们可以在后方全力支援。”受捐现场,没有一个人不为34年党龄的史焕荣和24年党龄的朱春兰这两位老党员点赞。

原建昌天荒湖袁家片在湖旁有1100多亩滩涂地,由村集体开发并收益。由于滩涂地权属定性不明,村民一直上访不断。史焕荣群众威信高,村民们便请他来帮忙解决。史焕荣找出相关政策文件作依据,并向专业律师咨询,最终遗留多年的历史问题得以圆满解决。2019年,滩涂地合同到期,重新发包后价格从原先每亩250元提高到550元,为村集体和村民增收30多万元。

“冬生,听说你今年优选了13个红香芋品种,记得年底给我预留几亩,北京的朋友都爱吃。”7月2日,金坛昌玉红香芋玉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蔡冬生一早就接到史焕荣的电话。红香芋是建昌的特色农产品,为了打响红香芋这个地方品牌,史焕荣发挥各种人脉资源,一方面助推合作社与大专院校搭建平台,促进产学研对接,另一方面帮忙在打开北京市场,每年建昌红香芋在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供不应求,有力促进了合作社增收和芋农致富。

古稀之年保护地方圩文化

建昌圩长84华里,面积8万多亩,是太湖流域第一大圩。建昌圩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迄今1700多年历史,这里曾经是新四军茅山抗日根据地,中共苏皖区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此召开,特殊的地理条件以及历史的发展让这里形成了集红色文化、农耕文化、水乡文化、建筑文化为一体的“圩文化”。

为保护和传承建昌圩文化,2010年2月,退休后的史焕荣倡议和发起成立建昌圩“文化研究会”和“爱心基金会”。筹办两会期间,史焕荣组织召开各类座谈会6次,秘书处办公会议4次,发布各类文告和论坛帖子36篇……为确保“两会”常态运转,史焕荣率先认捐120万,远在他乡异国的建昌人被他的善行感动,一个个以不同形式予以支持,建昌圩爱心基金会筹得爱心基金1200万元。

10年来,“爱心基金会”用于各类公益及文化事业经费600余万元,慰老、助学、扶贫、帮残等受助人数达5350人。史焕荣不断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到圩文化的发掘、保护和利用之中,相继出版了建筑、农耕、红色、村史等《建昌圩文化研究系列丛书》13集,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为《建昌圩》题写书名,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题词,全国政协常委、原建设部副部长刘志峰作序。此外,还建成包括牌坊、圩牌、思远亭、功德牌及百米画廊、52块影雕石板画等,形象而生动展现了建昌圩文化。建昌圩文化研究工作和取得的成果已经得到社会的公认,其影响力和辐射力正在向建昌圩周边地区扩大。直溪镇获“中国圩文化之乡”,建昌圩获“江苏最美水聚落”,并获“常州市同心文化示范基地”、“常州市科普示范基地”称号。

史焕荣与爱同行,做了一辈子好事。正如原江苏省人民政府常务副省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现省慈善总会会长俞兴德题词:“感恩故乡,造福百姓。”毛氏书童王文祥题词:“慈善为人,善举济世。”著名书法家袁其微题词:“文化灌溉爱心,爱心传递文化。”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