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庚兰:60载悉心照顾小叔子的如母长嫂(图)

发布时间:2022-11-04 18:53 | 来源:江苏文明网 2020年9月 | 查看:399次

事迹:60载悉心照顾小叔子的如母长嫂

简介:余庚兰,女,1940年10月生,溧阳市社渚镇刘家边村村民。 60年前,余庚兰嫁给丈夫时,小叔子吕福庚只有13岁,患有小儿麻痹症,智力低下,生活不能完全自理,有时还精神失常。公婆过世后,作为长嫂,余庚兰独自承担起照顾小叔子的责任。小叔子在20岁的时候,突发病情,在医院住了20多天,余庚兰整夜陪着小叔子,喂饭擦身,端屎端尿,无微不至,直至病情好转。现在余庚兰年近80岁,她的儿子、儿媳们在她的感召和教育下,传递着爱的接力棒,把吕福庚接到自己的新房里居住,共同照顾。

悉心照顾,把小叔子当自己娃子看待

余庚兰嫁入吕家时,公婆都已过世,丈夫是吕家长子,弟妹都还没有成家,尤其是小叔子吕福庚只有13岁。由于从小患小儿麻痹症加上精神失常,吕福庚到了20多岁,穿裤子还前后里外分不清,一年四季都不知道。很多次,发病的吕福庚行为无法自控,经常骂人、砸东西,并且对他人充满戒心,只要任何人靠近,他都会大打出手,就连亲人也不例外。这样的人自然没人肯嫁,因此,他一直跟着哥嫂过。

余庚兰可怜这个小叔子,总是无微不至地照顾吕福庚。吃饭,她尽量不让吕福庚饿着;天冷,她设法让吕福庚穿暖。她心里一直想着,自己虽没钱,但好歹没病没灾,小叔子生下来就是呆傻,这种苦自己还不会说,因此比别人更苦。而且自己既然嫁到吕家,和吕家的人也是有缘,应该善待这个家庭的所有人。余庚兰虽没读过什么书,但懂得长兄长嫂当爹娘的古训,虽然小叔子只比自己小7岁,但一直把小叔子当自己的娃子看待,60年来尽心尽力照顾。

乡亲盛赞,是嫂子给了他第二次生命

有一件事湖西村无人不知。吕福庚20岁的时候,因为病情发作,在三个月里住了三次院,最后都吐血了,差点没了命,可在余庚兰的精心照料下,慢慢好转了起来。

在小叔子住院治疗期间,余庚兰整夜整夜陪着小叔子,喂饭擦身,端屎端尿,无微不至。她每天5点起床,给小叔子打水洗脸,然后喂饭,看着小叔子打针,有亲戚看着她太劳累了,说晚上不打针,医院里有护士,让她回家好好休息一晚上,可她就是不放心,坚持守在小叔子旁边,实在困了就在病床边倒一会儿,随时照应。后来,在吕福庚身体好转出院回家的车上,因为车辆的颠簸,虚弱的吕福庚刚好点的病又犯了,当时大小便失禁,人昏迷不醒,腿脚不便的余庚兰硬是靠着毅力将浑身粪便的吕福庚背到了医院,就这样还没回到家又住进了医院,这次又治疗了半个月才出院。

谈起余庚兰的事迹,村里没有人不对其竖起大拇指的。周围邻居常说,余庚兰不仅要照顾小叔子,还要下地种田种菜,抚养、教育四个子女,但大家从来没有看到余庚兰因此抱怨过,屈服过。她总是笑呵呵地对待每一个人,默默地做好每一件事情。如果没有余庚兰,吕福庚早死几回了,是余庚兰给了他第二次生命!

主动分忧,拒绝送小叔子福利院养老

吕福庚的情况在社渚镇很多人都知道,镇政府和村干部也曾经为这件事想过办法。2011年,当地政府将吕福庚纳入“低保户”,按照规定可以将他送到福利院,由国家赡养。村干部找到余庚兰,将打算告诉了她。但是,余庚兰拒绝了。余庚兰的意见是,她把吕福庚从小照顾到现在都几十年了,不让她照顾她还有些不习惯。余庚兰相信福利院能把小叔照顾好,但自己照顾的话会更细致一些。在这种情况下,吕福庚最终没进福利院,而是留在家里由余庚兰继续照顾。

爱心接力,儿子儿媳让责任成为习惯

大儿子吕志连亲眼见证着母亲几十年来照顾叔叔的点点滴滴。吕志连说,从小时候起,母亲对他们兄弟姐妹四个要求就比较严格,教导他们要尊重叔叔、关心叔叔。每天放学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叔叔送水、送饭,天热了就给叔叔扇风纳凉。据吕志连介绍,母亲余庚兰多年劳累,体弱多病,经常打针吃药,又因患有慢性风湿病,曾先后两次住院。每次住院前,母亲都千叮咛万嘱咐告诉他和弟弟妹妹要照顾好小叔,母亲出院第一件事,就是看看他们的小叔有没有被照顾好。

为了让小叔住的更宽敞、更舒心,吕志连和母亲商量后,主动把小叔接到了自己新粉刷的楼房中,这样一来自己和媳妇也能更方便地照顾小叔,也能减轻母亲的劳累。“我们从来不觉得照顾小叔是一种负担,反而是一种责任,这种责任已经养成了一种习惯。”吕志连斩钉截铁地说。

现在,余庚兰夫妇俩也渐渐老了,年过80的他们,早已满头白发,皱纹也爬上了额头,身体也大不如前了。然而,给吕福庚端饭送水、洗脸擦身仍然是他们每天生活的必修课。只是,他们的身后多了一群接班人,他们的儿子、儿媳们在他俩的感召和教育下,正在传递着爱的接力棒。但余庚兰夫妇并没有因此而停歇下来,他们说:“只要我们还能动,就要照顾好弟弟,这是我们对去世父母的承诺,也是对自己的承诺。”这位饱经沧桑的农村妇女,在她身上所体现的中国人民任劳任怨与坚忍不拔的传统美德,60年来一直让周围的人们感动、惊讶。她以自己平凡的一生谱写了一曲惊世骇俗的感动之歌,她的事迹被现代快报等多家媒体报道转载,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