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1-04 11:12 | 来源:江苏文明网 2020年9月 | 查看:594次
事迹:在全国多个脱贫攻坚战场倾情奉献的银发劳模
简介:沈晓昆,男,1948年11月生,镇江市科技局退休职工。 2008年退休后,沈晓昆驻扎在丹徒区高资水台村的研究基地,进行农业科技研究和实践,并将科研成果多方“输血”。2009年参加江苏对口四川绵竹地震灾区援建,发酵床养殖技术在绵竹开花结果;2010年参加江苏对口支援新疆伊犁工作,稻鸭共作模式在伊犁获得成功;2018年开始,他又参与贵州铜仁、广西三江等地扶贫工作。同时,他召集了10名志同道合同志,共同成立“沈晓昆劳模创新工作室”,通过不断优化创新,将蔬菜防虫网、稻鸭共作技术、发酵床养殖等成果推广给广大农户,继续为我国农业绿色发展作贡献。
在镇江的农业科技领域,有这样一位“名人”。70多岁的他,瘦弱的身形配上花白的头发,看着“老”。可一开口,声如洪钟,滔滔不绝,一说2-3个小时犹未尽兴,透着“年轻”。特别是谈起自己参与打造的农业专业技术“发酵床养殖”“稻鸭共作”更是“信手拈来”,自豪自信中透着执着,他就是沈晓昆——中国和江苏省老科协的优秀老科技工作者、镇江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正能量先锋与十佳标兵的获得者。
1968年,20岁的“知青”沈晓昆下放到了丹阳市的农村,扎根乡土,俯首农桑。4年的劳作,让他对农业的感情生根发芽。随着很多知青返城,他却选择留守,继续“沉醉”乡土。1980年,他进入了江苏农学院学习。40个春秋如白驹过隙,2008年,他从镇江市科技局农村处退休,舍不得农村这片土地,舍不得农业这份事业,也不忍丢下农民热切的期盼,他毫不犹豫地选择继续坚守初心,将人生奉献在“农业舞台”上。
农业创新的老“钻”家
农业科学技术研究与推广是沈晓昆的老本行,也是他毕生心血的所在处。退休后的沈晓昆,“驻扎”在位于镇江市丹徒区高资水台村的研究基地——镇江市天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躬耕科技研究和成果转化,攻克了“发酵床养殖”“稻鸭共作”等技术,并深化细化为多种养殖模式。发酵床养殖关键技术实现了多项创新,使发酵床养猪技术成为我国养猪生态、环保养殖的新亮点。先后被列为省太湖水治理的重点项目、科技部成果转化项目,发酵床养猪成果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获第5届江苏省职工科技创新十大成果三等奖,发酵床养猪的数字电影获中国电影华表奖一等奖;太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获农业部中华农业科技三等奖。稻鸭共作技术开辟了水稻水禽可持续生产的新途径,获江苏省农业科技推广三等奖;创新发展的苕稻鸭模式获中央财政支农项目的立项,并获商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日本全国稻鸭协会会长曾专门撰文,称赞他是“中国稻鸭共作的开拓者”。
同时,沈晓昆通过10多年“钻研”,成功保护抢救了凤头鸭这一珍稀品种。他成功培育出的与中国古代文献记载一致的乌嘴白羽白凤头鸭,填补了我国观赏鸭的空白。2019年风头鸭通过了国家畜禽资源委员会的鉴定。
造血输血”的领路人
带着为农业奉献、为农民造福的“初心”,沈晓昆退而不休,依旧保持着一周下乡4-5次的高频率,四川省绵竹市发生地震,亟须多方“输血”,沈晓昆二话不说就加入了镇江援建绵竹的队伍,用“发酵床养殖技术”进行输血。在绵竹,他白天忙活着建立猪圈、鸡舍,上山为发酵床寻找本地菌种;晚上总结推广经验,编写材料。很快,一种不臭、不脏的生态养殖技术吸引了周边农户的目光,学习者纷至沓来。沈晓昆来者不拒,将技术“倾囊相授”,短短两年间,发酵床养殖技术就在绵竹大地“开花结果”。同时,“发酵床养殖技术”推广到河南、黑龙江、四川、山东、湖南、陝西多个省市,2011年获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一等奖,增加经济效益8.6亿元。2011-2016年,他担任国家级稻鸭共作引智示范基地首席专家,稻鸭共作增加经济效益16.8亿元,还作为江苏唯一的引智项目对口支援新疆伊犁,并获得成功。
沈晓昆不光自己干,还召集了10名志同道合的同志,共同建起了“沈晓昆劳模创新工作室”,通过不断优化创新,将蔬菜防虫网、稻鸭共作技术、发酵床养殖等成果推广给广大农户,继续为我国农业的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作贡献。工作室先后获得“江苏省劳模创新工作室”“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以及“镇江市银发人才工作站”等称号。
闻捷路上的守望者
作为“农业科技人”的沈晓昆,骨子里还涌动着文化情怀。闻捷先生是中国当代著名诗人,镇江丹徒高资人,其代表作品有《天山牧歌》、《复仇的火焰》、《长江万里》。由于常年“扎根”高资镇,沈晓昆发现了一条“闻捷路”,为纪念闻捷,他自费10万多元,收集了上千件闻捷的文献、文物,做了抢救性的工作;历时10多年,又建成了闻捷纪念馆,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设作出了贡献。2013年,闻捷诞辰90周年,他主编了《永远的闻捷》一书,建起了镇江闻捷纪念馆网站,网站的点击量已超过32万次。2018年建起了镇江市闻捷研究会,沈晓昆被选为镇江市闻捷研究会的首任会长。江苏著名老诗人孙友田、冯亦同称他是闻捷路上的守望者。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