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8-11-02 08:00 | 来源:华龙网 2008-07-11 15:34 | 查看:2006次
人物档案:
杨帆,男,35岁,中共党员,重庆三建公司副总经理。杨帆在任项目经理期间,共完成工程13项,产值5个多亿,实现利税4000多万元。由他主持完成的工程项目中,有6项获重庆市“三峡杯”优质结构奖,5项获重庆市“巴渝杯”优质工程奖,有9项获重庆市安全文明工地,有2项QC成果获重庆市QC成果一等奖,有1项获国家级QC成果奖,为企业赢得了赞誉,赢取了市场。他先后获得“重庆市优秀项目经理”、“重庆市安全文明施工先进个人”、“全国建设系统劳动模范”、“重庆市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2007年当选为“重庆市诚实守信模范”。
人物语录:
“即使工程没有一分钱利润,也要保证工程质量”。
2007年9月26日,重庆建工的员工们惊喜发现,当天的《重庆日报》头版头条大幅合影照片上,三建公司的副总经理、项目经理杨帆站在市委书记汪洋的后面,并荣获“重庆市道德模范”称号。
2006年12月,一批全市国有企业的精英在全市作巡回报告,他(她)们各自讲述自己的故事:有为“神舟六号”铸造关键构件的女劳模;有让中国船用钢板遍布各大洋的轧钢手;有受人尊敬的下水道清理工……而杨帆却用自己的心声,讲述了他用诚信和真爱建造广大老百姓“放心房”的故事……把爱奉献给建筑事业
34年前的冬天,杨帆出生在风光秀丽,但又十分贫穷的大巴山农村,父母给他起了个名字叫“杨帆”,希望他一帆风顺成长,但成长的过程并不平凡。他从小就看到父辈的辛劳,贫瘠的土壤一年下来获取几百块钱的收入。每到下雨天,他们全家大小都要用木盆去接房漏的雨水,从那时起,杨帆就暗下决心,一定让天下的百姓住上不漏雨的房子!让众多寒士尽欢颜!
1993年杨帆中专毕业,来到了重庆建工三建公司,当了一名普通的工程技术人员。那时的建筑工地,条件之差令人难以想象。住在用钢管搭成的简易工棚里,油毡做顶、篱笆做墙,冬天四面透风,夏天热浪四涌。由于是跟班作业,常常是风里来,雨里去,许多与他一起分来的大中专学生吃不下这份苦,纷纷通过关系调走了。
那时候,迷惘与彷徨困扰在杨帆的内心,但年迈双亲无限期盼的眼神,又时常激励着他。凭着大山人吃苦耐劳、朴实诚恳、坚强执着的个性,杨帆迅速调整心态,重新确定人生目标。白天下工地,他不厌其烦向工人师傅讨教;晚上就在办公室看规范,研究图纸。每遇到一项新技术、新工艺,都有一种急于弄懂的冲动,哪怕是一连几天不睡觉,都要去研究它,直到完全搞懂为止。这种学习的劲头,多少年以来他都没有间断过。正是在这段日子里,杨帆养成了一个影响人生的好习惯——尊重和热爱他身边的每一个人。无论是领导、同事,还是来自农村的打工者,他对他们都有一种难以割舍的爱。
单位上的领导看到了他这种不向困难低头、追求上进的精神,给他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成长的平台。26岁那年,他当上了项目经理,这一干就是8年。在这8年中,他带领项目部全体员工承建工程16项,产值5个多亿,实现了利税4000多万元。项目部从1998年的7个管理人员发展到了现在的103人。从最初干一个工程发展到现在同时承担5个工程的施工任务,并实现了企业的多个第一:26岁,他做了企业里最年轻的项目经理;29岁,他成了公司董事会最年轻的董事;32岁,他被破格评为企业里最年轻的高级工程师;33岁,他被评为企业历史上最年轻的劳模。
用好的人品建百姓放心的精品
时光如梭,一切都在变,但唯一不变的是他一生的追求,那就是:用好的人品建一批无愧于时代、让百姓放心的精品工程。
众所周知,当前房地产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开发商为降低成本,对工程质量要求不高,合格就行。屋顶漏、地面裂、下水道不通,这些烦人的小事,成了老百姓对房地产投诉最多的质量问题。特别是目前社会上商品房的交房方式,更让老百姓对商品房质量放心不下。其原因是:现在的商品房都是由施工单位施工好后交给开发商,再由开发商交给业主;在交房的标准上采用国家质量评定标准,各项质量技术指标合格概率达到100%,就可以交付开发商或业主。但是商品房抽检过程中的一些质量缺陷很不容易发现,如果存在1%的缺陷,对业主和用户来说,就是100%的不合格,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投诉和纠纷。
为此,杨帆给自己和项目部定下铁的原则:无论是公用或民用工程,还是重点或非重点工程,一律按优质工程标准施工。虽然他们项目部在公司率先实行项目全额经济责任承包,工程的利润与每一个项目成员的经济利益密切相关,但他仍郑重告诫项目部每一个成员:“即使工程没有一分钱利润,也要保证工程质量”。
在商品房交房方法上,杨帆大胆创新,在全市率先实行商品房点交给业主,把过去的抽检改为每户检验,合格后再点交给每一用户,极大地提高了交房标准和质量。这一做法,受到广大用户、建设主管部门和新闻媒体的高度赞许,并在全市推广。
2005年,重大花园集资楼施工接近尾声,杨帆象往常一样到现场巡视,他发现原设计的室内楼面为水泥沙浆地坪,很容易给住户在装修中造成漏水、空鼓等质量问题。为用户着想,杨帆立即作出整改,项目部自己垫资把水泥沙浆地坪改为细石混凝土,一来保证楼面质量,二来住户可直接在上面贴瓷砖或木地板,仅这一项改进,项目部就增加开支10万多元,但他们无怨无悔,因为用户满意和放心了。在这之前,他们还通过图纸预审,认真计算,发现结构设计过于保守,每平方米多用钢材8公斤,几万平方米的大楼就可节约近100万元。于是,他们提出了设计更改建议,得到设计、监理、业主的高度评价和赞誉。
为了建精品工程,杨帆还给自己立下一个规定:无论工作应酬多忙,每天晚上都要抽时间学习,虽然他已被破格评为高级工程师,但他在项目部仍然积极大胆采用新技术、新工艺,以此提高科技施工水平。同时,他还给自己立下目标:凡自己主持施工的每项工程,必须完成至少2个QC成果。这一奋斗目标的确定,为科技施工水平提高奠定了基础,在江北区洋河小区1、2号楼施工中,他利用植筋技术设置拉结筋,比常规方法提高了工效,保证了质量,节约了成本近40%,在公司以及全市推广,该项目也获得了全国QC活动优秀质量管理奖。
难以割舍的责任与情感
一个人的诚实守信,并不等于换来项目全体人员的诚实守信,特别是建筑施工企业农民工占绝大多数的情况下,只有通过对农民工倾注真心和真爱,才能换来农民工的诚实,才能换来农民工对质量的守信。莫道桑榆寸草心,遍洒人间都是情。杨帆爱他的事业,更爱建设“放心房”而呕心沥血的员工们。
在重庆市遭遇了百年一遇的特大高温干旱天气里,施工现场的机器、混凝土、脚手架、农民工宿舍等,炙烤在烈日下。一天,一名员工向他报告说:“杨经理,附近一家工地有多名农民工中暑病倒。”听到这一消息,他内心一阵揪痛。农民工也是父母养父母生,他们为了改变生活奔小康,来到城市来到企业,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为城市添高楼、铺大道,作为国有企业的管理者,要义不容辞为他们排忧解难。
虽然项目部实行了全额经济责任承包,但他们还是为农民工们添置了上万元的防暑降温药品,添置了电扇、空调,为他们熬制各种清凉饮料等。高新区大竹林还建房施工现场严重缺电,施工靠柴油发电,农民工宿舍的电扇空调派不上用场,劳累了一天的农民工中午晚上只能在蒸笼一般的宿舍内休息。杨帆看到眼里、急在心头。他们开动脑筋想办法,采取在农民工活动房屋顶安装自来水管和喷头,实行全天24小时喷水降温的办法,降低农民工宿舍内的温度,让他们睡好、休息好。这一做法,项目部虽然增大了经济上的开支,但农民工能够安心地睡觉给了杨帆极大的欣慰。这一作法引起了附近施工单位的纷纷效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杨帆出身在农村,知道农民生活不容易,他也知道农民工在打工挣钱的同时,也在为城市的发展、社会的和谐进步奉献自己微薄力量。作为项目经理,他给自己定了一个原则:农民工与企业员工必须一视同仁。他除了给他们按时发放工资外,农民工的生病受伤,项目部必须探望和慰问。农民工夫妻双双到项目打工,项目尽可能为他们提供方便。目前他们3个现场为农民工提供了80多套夫妻房,尽最大力量给予农民工人性化的关怀。
一天深夜,农民工林乾坤在巡夜时不小心摔伤了,项目部立即派人送他到医院治疗,不仅为他支付了医疗费,而且受伤期间的工资照付。伤愈后,林乾坤拉着杨帆的手,饱含热泪对他说:“杨经理,我在外面打工多年,要是在其他单位,恐怕早就被一脚踢出去了。放心!杨经理,我只有努力工作来报答项目的关爱。”项目员工张仁英在企业工作了30多年,她说:“杨经理,其他施工单位给我高薪,还包吃包住,但我哪里都不去,跟定你们了!
笔者在项目普通员工采访中,不止一人在谈到杨帆关爱员工的事情,落下感激的眼泪。什么是和谐社会?杨帆告诉笔者:尊重人、关心人,让全社会人员公平、合理分享改革发展成果,就是我所理想的和谐社会。项目部既是施工企业的窗口,又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一个单元,它承担和履行着构建和谐社会的职责和重任。
8年里,杨帆的项目部先后有5项工程获得重庆市优质结构工程奖,有6个工程获重庆市“巴渝杯”优质工程奖,获两个市级和国家级QC成果奖,他个人也连续4年荣获重庆市优秀项目经理荣誉称号。2004年,他光荣地出席了全国建设系统劳动模范表彰大会,2007年6月,他光荣地出席了重庆市第三次党代会。(陈利供稿)
(责任编辑:龙杜娟)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