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军伟:从“土裁缝”蜕变为“全国技术能手”的服装制版师(图)

发布时间:2022-10-28 19:44 | 来源:江苏文明网 2021年6月 | 查看:825次

事迹:从“土裁缝”蜕变为“全国技术能手”的服装制版师

简介:郭军伟,男,1972年生,江苏红豆实业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制版师。郭军伟高中毕业后成为了一名“土裁缝”,2006年进入红豆衬衫厂学习服装制版技术,通过勤奋钻研,逐渐成为工厂骨干。2008年,他在全国纺织行业职业技能操作制版大赛中夺魁,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2011年,他牵头创立劳模创新工作室,为企业培养技术尖子6名、生产一线技术能手50余名。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他带领技术团队开发防护服样品,连续25天累计组织业务培训20余场,带领工友保质保量生产防护服。

郭军伟,男,1972年出生,中共党员,现任江苏红豆实业股份有限公司高级版师。他坚守岗位,勤于学习,潜心研究打版技术,他勇于担当,致力创新,练就了一手绝活,他用自己刻苦和努力,实现了从“土裁缝”到“全国劳动模范”的完美蜕变。

精益求精,深耕服装制版二十余载

郭军伟早在18岁就与制衣结下了不解之缘,高中毕业后,怀着“学门手艺”的最初目的,他跟着表兄成了一名走家入户缝衣制衣的“土裁缝”。郭军伟回忆道:“那时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选择‘做衣服’,而是选择购买‘做工佳、价格低’大厂生产的服装。”郭军伟在一次次的失落与碰壁中,深感技不如人则必被时代洪流淘汰,于是他决心到当时已名声在外的红豆寻技学艺。2006年,郭军伟通过考试进入红豆衬衫厂,成为一名普通的技术工人。通过集团企业文化、安全生产、制版技术等系列培训后,郭军伟顺利成长为一名制版工。

原来做衣服不只是当年做“土裁缝”时,走村串巷凭着感觉剪裁,里面竟有这么多的标准和要求,郭军伟一头扎进了制版的世界。他每天上班比别人早到一小时,下班晚走一小时,用来看书、练习,反复领会版师职责要领和衬衫工艺流程要义。为了熟练掌握精准剪裁,郭军伟不知剪坏了多少纸样,手上磨出了多少血泡,但是他始终没有放弃,贴上创口贴,继续苦练,最终通过了“制版0误差,裁剪误差不超过1毫米”的岗位考验。

日常工作中,郭军伟也时刻保持这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渐渐地他成为了工厂的骨干。成功总是亲睐有准备的人,2008年,郭军伟职业生涯迎来转折点,他代表红豆集团参加全国纺织行业职业技能操作制版大赛,比赛中,他制版测量数据分毫不差,裁剪行云流水,最终一举夺魁,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成功光环的背后有着不为人知的付出和汗水,为了“备考”郭军伟剪掉的纸板和面料,可以环绕整个操场。

一卷皮尺、一支铅笔、一块划粉、一把剪刀、一轴丝线……郭军伟和这些老伙计朝夕相伴,经过二十多年的历练,他已经成为衬衫制版领域的“大师”和同事们眼中的“大神”,“从设计到制版,零误差,制版到样衣,不出一个次品,经他的手量体裁衣,从来不需要二次修改。”

攻坚克难,实现自我转型和技术突破

在互联网时代,电脑制版已逐渐取代手工打版,对于郭军伟来说,也经历了一场“痛苦”的转型。他主动提出外出培训,学习最新的制版软件的学习,用手工制版的精细化结合电脑制版的效率化,将制版艺术注入智慧化的血液。如今,电脑制版已经普及,以前制版需要半天,现在半个小时就可以成功将版制成。二十多年的一线工作经验,也让郭军伟对衬衫技术的发展方向有了敏锐的嗅觉,他向公司提议进行智能化改造,发展智能化高级定制。2019年,红豆衬衫车间正式引入红豆纺织服装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智能化高级定制,从订单到生成到发货的时间缩短40%,生产效率提升了20%。

为了突破男式衬衫单一版型的技术瓶颈,郭军伟又开始钻研琢磨起来,“男士衬衫的尺寸其实并没有统一标准,有人肩宽,有人平肩,有人溜肩,脖子、腰身都有粗细,上身效果各不相同就难以尽善尽美。”为了突破瓶颈,他经常利用周末定时充电,结合自身需求选修了针对最新流行款式、面料、色彩的培训课程,通过上网查找和出差的机会在设计面料、颜色上不断创新。每次供应科从日本、韩国进口衬衣回来,他都第一时间把样衣拿来反复研究,化整为零,每一件都拆分开,前片、后片、衣领、袖子,像研究艺术品一样细细琢磨不同风格的版型优势,反复与国内做对比,反复试验,最终成功突破了技术瓶颈,由原来单一的版型,现在改良为商务版、修身版,休闲版以及时尚版,满足了不同年龄、身型的个性化、多元化需求。

开拓创新,发扬新时代工匠精神

“创新是一个企业的灵魂”。除了工艺上的精益求精,在技术创新上,郭军伟更是有着近乎痴迷的执着,这份执着也是一份郭军伟对传统工匠精神“敬、严、专、精”的的传承与坚守。

为提高车间工人们的生产效率他经常扎在车间和工作室“捣鼓”着一些生产小工具。这些年来,郭军伟共研究“生产小工具”达8种,为节约生产流水线的人力成本、资金成本,提高效率起到了不容小觑的作用。

为提高版样精准度,在制版前准确测量面料缩水率非常重要。为提高测量效率,为此郭军伟想出用一个50*50公分的玻璃板作为测量面料缩水率的标准工具。“玻璃板中间设置了很多排列规则的小气孔,这样压上去可以将玻璃板和面料之间的气泡排空,保证面料的平整度。非水洗面料,标注好经纬度后直接拿去用蒸汽熨烫一下,但蒸汽时候不能抽风,这样测出的数值更加精准;水洗面料,需要水洗一下,烘干后再测量。然后对比熨烫前后的标注,可以快捷的计算出面料缩水率。”郭军伟说,这样的小工具简单实用,但使用中也常常需要“用心”观察,把握细节,才能保证样板数据更加精确。

在衬衫车间可以看到,每一台电动缝纫机针眼下都有一块形状略有不同的小铁片,他亲切地称之为“小笼头”。有了这块小笼头,工人们不管是做下摆、袖口还是后背卷边,都省去了熨烫环节,比用手卷更均匀、平整、快速。这些寸把长的小笼头,是郭军伟叫上车间的机修师傅,联合捣鼓出来的:小工具们安装在不同机器上就发挥了神奇的作用。郭军伟说:“外面这些小工具一个就要好几千块钱,同样的功效我们自己用土办法才花几十块钱的成本,省钱省力又省时间。”

郭军伟身上所展现的工匠精神也通过育人模式在师徒间传承。“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手艺”,这句话,是郭军伟的座右铭,也是他对徒弟们反复叮嘱的。“郭师傅总是教导我们,先学会做人再学会做事,学技艺固然重要,但踏实的作风更宝贵。”徒弟史修柱说。自2011年郭军伟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以来,个体优势转化为群体力量,到目前他已培养企业技术尖子6名、生产一线技术能手50余名,为公司的发展注入了后续力量。

勇担使命,发挥劳模党员模范作用

在红豆集团“把企业生产经营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企业生产经营骨干”的人才“双培养”机制下,2009年,郭军伟光荣加入党组织,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

“党员,关键时刻就要站得住、顶得上!” 2020年春天,郭军伟迎来了从业生涯中最紧急的一次重大考验。2020年2月2日下午3点左右,正在家里密切关注新冠肺炎疫情动态的郭军伟突然接到单位电话,紧急转产防护服生产项目,支持前方抗疫,为防疫一线提供物资保障。集团将防护服生产前最关键的“第一步”——设计制版,指令郭军伟牵头完成。

“没有经验借鉴,我们只能探索出自己的一条路!”接到任务时,郭军伟冷静沉着。没有防护服制版经验怎么办?上网自学!没有尺寸数据怎么办?找员工做模特!面料没有到位怎么办?用普通面料先试……关键时刻,郭军伟长年积累的“经验”发挥出了巨大作用。带领着技术团队争分夺秒的努力,当天晚上12点前,郭军伟和他的团队就拿出了防护服样品。

疫情期间,作为骨干的郭军伟,全身心扑在车间,连续25天累计组织业务培训20余场,指导和监督工友保质保量生产防护服,用实际行动发挥一线劳模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从“土裁缝”成长为“全国劳动模范”,郭军伟用自己的行动生动诠释了党员冲在前、劳动最光荣,他的崇高品质和奉献精神打动了身边的每一个人。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