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龙广:25年坚守烈士陵园讲述红色故事的守陵人(图)

发布时间:2022-10-19 18:03 | 来源:江苏文明网 2022年6月 | 查看:342次

事迹:25年坚守烈士陵园讲述红色故事的守陵人

简介:贺龙广,男,1973年生,连云港市赣榆区抗日山烈士陵园管理处宣教科科长。1997年,贺龙广大学毕业后来到抗日山烈士陵园从事守陵管护工作。25年来,他坚守岗位,登记整理备案3576名英烈,接待来自全国各地10多个省份的烈士遗属和后代,搜集整理革命文物549件。

贺龙广,男,1973年2月生,中共党员,连云港市赣榆区抗日山烈士陵园管理处宣教科科长。他用25载青春年华的执着坚守,陪伴抗日山烈士陵园的3576位烈士英灵;他风雨无阻踏遍1600多座烈士墓;他用120多个笔记本记录记载,上万次向来访人讲述抗日山上的红色抗战故事。

用心坚守,甘做扫墓寻亲的守陵人

连云港市赣榆区西部有一座我国唯一以“抗日”命名的山——抗日山。山上碑塔矗立,树木繁茂,松涛阵阵。这里长眠着1800余位革命先烈,镌刻着3576位烈士英名。陵园内的烈士墓分散在抗日山东西两侧,每天,守陵人贺龙广都要沿着蜿蜒的山路,将1600多座烈士墓走上几遍,检查有没有破损,顺便擦拭墓碑、清理杂草。

1997年,贺龙广大学毕业后,就选择来到抗日山烈士陵园从事守陵管护工作,一干就是25年。抗日山,在他的心中,早就是一座英雄的山!初到抗日山烈士陵园,贺龙广便全身心地投入到陵园的维护与建设中。为了更快地熟悉陵园整体情况,他主动要求担起徒步巡山的任务。特别是夜间巡山,光线昏暗、山路崎岖。

巡山的主要任务就是不停地在陵园墓区内来回的走动,每天都要从1600多位烈士墓前走几遍,看有没有破损的烈士墓,有没有牛羊进入墓区,有没有肆意砍伐林木等。烈士墓分散在抗日山的东西两侧,共分5个墓区,从1墓区到5墓区必须翻过山顶,大约2.5公里路。山上原本没有路,所谓的路,也就是山林间守墓人长年累月走出来的小道,直到2009年园区修建了墓区间游步道,巡山之路也变得顺畅了。

用情整理,甘做红色遗迹的活地图

贺龙广熟悉每个坡段石阶和安葬在此的每位烈士的姓名。每年,有许多来抗日山烈士陵园寻亲的后代,接待他们也成了贺龙广的一项重要工作。2012年清明节,67岁的尹克云老人一大早坐车从山东来给抗日战争时期牺牲的哥哥扫墓,却怎么也找不到墓地的位置。老人的哥哥名叫尹克明,贺龙广想起陵园1墓区13排19穴是“杨振祥、张茂林、尹克明”3人的合葬墓,但只有烈士的名字,别的没有任何记载。当贺龙广把老人带到墓前时,老人不禁放声大哭,诉说着这些年家里的变化,久久不肯离去。

为了让更多烈士的亲人能够准确找到墓地,贺龙广不仅绘制了抗日山烈士墓地网络图,还整理出一套系统的烈士墓资料,后来在他的协调下,管理处在每个墓区前立一烈士英名墙,相当于烈士目录,查找起来非常方便。由于年代久远,烈士们的档案都是人工登记,纸张磨损严重,信息不全,甚至模糊不清。贺龙广多次和烈士生前所在地核实,尽可能为烈士建立完整详实的电子档案。每年都要接待40多批次的烈士寻亲后代,远道而来的烈士亲人和前来凭吊的社会各界人士都对贺龙广的敬业精神给予高度肯定和赞扬。

用力记录,甘做尘封历史的回忆录

25年来,贺龙广登记整理备案3576名英烈,接待了来自全国各地10多个省份的烈士遗属和后代,搜集整理革命文物549件,记录了一摞摞接待笔记。为整理烈士生平和战斗史料,他足迹遍布多个省市,骑坏了3辆自行车,磨平了100多个自行车轮胎。

为了把抗日山烈士陵园建设得更好,他多次设计草拟抗日山烈士陵园的改扩建方案,并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争取维护资金,不断完善陵园设施,全身心投入到陵园的建设中。2002年抗日山建园60周年期间,贺龙广因夜间巡山不小心摔伤了胳膊。起初以为伤势并不重,只是皮外伤,贺龙广便只在宿舍躺了一天,便又冲到一线和别的同志一起挥汗干活。山上杂草丛生,毛虫、蛰癞子多,炎热的天气,他只好穿长袖衣服上山,谁知这样两天后,伤口发炎,留下半边胳膊、半边肋巴全是伤疤。

他把陵园当做家园,耐得住孤寂,如老黄牛一样默默地耕作,如今贺龙广这位曾经风华正茂的年轻大学生也到了知天命的年纪,但他为烈士守陵奉献的决心更坚定了:我既然选择了这条道,我就要坚定地走下去!我将终生不离不弃,做好陵园的守护者。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