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敬业奉献好人 刘文彬(2022年8月)(图)

发布时间:2022-10-03 21:09 | 来源:天津文明网 2022/08/31 | 查看:682次

  刘文彬,女,1986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中交天津港湾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岩土所科研工作室主任。2015年参加工作以来,她始终坚守科研一线,先后参加了深中通道工程、大连湾海底沉管隧道工程、香港机场第三跑道工程、迪拜哈斯彦清洁燃煤电站项目等多项国内外工程的技术攻关。在祖国基建事业上,刘文彬立足工程一线,作为负责人先后承担省部级、局级科研课题20余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名义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4篇发表于行业顶级期刊,1篇入选交通运输部重大科技成果库;先后获得天津市“最美航务女工”、中国疏浚协会“优秀青年人才”等荣誉称号。

  在海外工程挑战罕见难题

  工程建设对象是真实且复杂的,突发、罕见的工程难题是科研积累和技术创新的“试金石”。2019年1月,中东地区首个清洁燃煤电站——迪拜哈斯彦清洁燃煤电站工程遭遇了管道上浮的罕见工程难题。此时,一无现场地质资料、二无工程案例可参考,时间紧、责任大,刘文彬连续奋战4个日夜,累计睡眠不足8个小时,通过对工程问题进行理论化解析,成功揭示了管道上浮的机理。

  为了实地验证该上浮机理的可靠性,并探寻后续的解决措施,经过艰难抉择,刘文彬将突发高烧住院的2岁孩子交给丈夫,第一时间飞往迪拜项目,经过现场实地检验分析,成功验证了该管道上浮机理的可靠性。科研攻关凝练出的上浮稳定性验算方法,填补了业内相关技术空白,为后续施工指明了方向,有效避免了类似事故的重演。

  为超级工程提供科学支撑

  “推进基础研究,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这既是习总书记对科研工作者的期盼,也是新时代科技工作的前进方向。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刘文彬还参与了继港珠澳大桥之后又一超级工程——深中通道西人工岛的建设。从岛壁钢圆筒结构的稳定性分析,到大岛、小岛的差异沉降分析,再到钢圆筒拆除影响分析等等,刘文彬为深中通道西人工岛的顺利施工提供了充分的理论和数据支撑。

  设计之初,西人工岛斜坡段的地基处理原方案为挤密砂桩法。然而,该方法受河砂资源影响大,在当时条件下施工困难。对此,刘文彬与同事一起开展技术攻关。经大量计算分析、数百组室内配合比试验和现场试桩试验验证,发挥共产党员不畏艰难、敢于亮剑的拼搏精神,最终设计出改进方案。建设期间,河砂价格大幅上涨,变更后的方案有效节省了施工成本,得到了业主高度好评。

  对工作理念的执着坚守

  把科研成果落到实处,将科技力量体现在施工一线,是刘文彬同志的人生信条。工作以来,她一直坚持“科研从工程中来,到工程中去”的工作理念,科研成果先后助力深中通道、大连湾沉管隧道等多项国家重大工程的建设,为企业科技创新和技术迭代添砖加瓦。近五年来,刘文彬先后获得各项奖励39项,其中省部级奖励10项,局级、院级奖励29项,获得中国航海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排名第1)、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排名第1)、中国港口协会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排名第1)、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排名第4)。她参与编写了专著1部、规范2部,获得发明专利5项,在“ISOPE”、“中日岩土工程研讨会”等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成果报告,得到国内外专家的一致好评。

  刘文彬常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科研工作者,我在本职岗位上做了应该做的事情。这是最好的时代,是劳动者的时代,它为我们创造了拼搏奋斗的历史舞台。”从最初的软基加固,到海底管道的在位稳定性;从海上风电基础,到水下边坡稳定;从插入式钢圆筒结构,再到水下沉管隧道工程,刘文彬的科研历程经受住了时间和实践的检验,她的技术能力愈发全面,并逐渐成长为交通运输部、天津市岩土工程重点实验室的学术带头人之一。

  推荐单位:住建委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