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医生”马颖诗:“托举姐”一线抗疫 守护群众健康(3图)

发布时间:2022-09-02 18:11 | 来源:广州文明网 2022-03-22 | 查看:512次

  好人简介:马颖诗,广州市番禺区洛浦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主治医师、洛浦街“三人小组”家庭医生服务团队负责人。她是一名有着多年党龄的党员。疫情防控期间,她每天都要穿着厚厚的防护服上门为居民做健康监测,给特殊群体送上关爱服务。马颖诗说,为防控疫情守护群众健康,辛苦点不算什么。

  好人说:“面对疫情,已顾不上是否有危险,这就是我们的工作。我们做好防护,就是对自己最大的保护。”

马颖诗

  搬运防疫物资变身“托举姐”

  2021年6月,在广州市番禺区洛浦街南浦岛,一名医生托举着大大的箱子的照片“走红”当地居民的朋友圈。这名被大家称为“托举姐”的医生名叫马颖诗,是洛浦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全科医生,当时她正忙着搬运防疫物资。在疫情防控期间,马颖诗和同事组成家庭医生团队奋战抗疫一线,坚持为居民进行健康监测,为慢性病等特殊人群提供医疗健康服务。

  在2021年5月下旬到6月疫情防控期间,洛浦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制定相应的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工作方案,成立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为锦绣半岛小区部分楼栋的居民提供服务。从那时起,马颖诗变得更加忙碌。作为团队的队长,她每天早上7点半准时到岗,带领医疗队员上午、下午各一次上门为居民做健康监测和医疗服务。

马颖诗给居民做核酸采样。

  高温天爬楼开展健康监测

  穿防护服是每天工作的第一步,“刚开始穿需要40多分钟,后来熟练点了,也还是需要半个小时。”防护服密不透风,6月的广州,正午最高气温能达到40摄氏度。穿上防护服1小时,马颖诗的衣服已经湿透了。“你会感觉汗水在你的衣服里晃来晃去。因为防护服密闭性高,穿久了会觉得有些头晕。”由于长期佩戴N95口罩,马颖诗的脸上和耳朵边都被口罩勒出了深深的印子。

  期间,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的医护人员分成3个小组,每个小组大约负责10层楼住户的身体检查。马颖诗从最高的楼层开始,拿着测量设备一层一层往下“扫”。等到忙完上午的工作,已经是中午12点多。这时,她的衣服湿得像被水泡过。

  中午,马颖诗和同事匆匆吃几口饭,然后趴在桌子上眯一会儿。更多时候,她连吃午饭的时间都没有,一个电话打过来,她就要立刻赶到现场。每天下午3点,她要再次上门,为楼栋内的住户进行健康监测。等到忙完,已经是晚上7点。接下来,她和同事还要为当地的工作人员进行核酸检测。其他居民也可能随时有医疗需求,她必须处于随时待命的状态。“如果有老人感到身体不舒服,我们必须马上穿上防护服上门查看。”

  每天忙碌10多个小时,马颖诗总是感到双腿酸痛。“那时加班熬夜对我们来说都是家常便饭,所以睡眠质量特别高,头挨着枕头就睡着了,甚至趴在桌子上也能睡得特别香。”马颖诗笑着说。

马颖诗搬运防疫物资,被居民称为“托举姐”。

  为特殊群体送上关爱服务

  小区的独居老人、有基础病的患者、孕妇、残疾人等特殊群体,都是“三人小组”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对于自己负责楼栋的重点人群,马颖诗会在笔记本上详细列明,并且每天都要记下工作日记。“哪位老人哪天反映身体不适,或者有没有按时吃药,我这里都有掌握。”马颖诗说。

  疫情防控期间,部分居民不能外出,情绪容易出现波动,马颖诗上门提供医疗服务时,还要充当心理咨询师的角色,为居民做心理疏导。“趁着上门为他们量体温、检查身体,和他们说说话,问问他们生活中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忙解决,他们的心情也会放松许多。”在很多老人眼中,马颖诗就像他们的女儿。考虑到住户不能下楼外出运动,马颖诗和同事还会教他们一些居家锻炼的方法,例如八段锦等,受到居民的欢迎。

  马颖诗说,和居民接触久了,他们之间也建立起深厚的感情。有的居民看到医生们很辛苦,会给他们送牛奶送饮料。令马颖诗感动的是,有一次她为一户居民测量体温,快要走的时候,一名四五岁的小女孩奶声奶气地对她说:“阿姨你先别走!”然后转身走进屋里给她拿了一张小纸条,上面画着一幅画并写着“谢谢”。那一刻,马颖诗的眼眶湿润了。“居民的一声‘谢谢’,让我们所有的累都烟消云散了。再累,心里也是甜的。”

  马颖诗有两个孩子,大的5岁,小的1岁多。疫情期间忙于工作,她每天只能通过视频聊天和两个孩子说说话。她的丈夫是一名人民警察,在疫情防控中,夫妻俩都战斗在防疫一线。在做好日常社卫中心诊疗工作之余,马颖诗还要继续为个别重点关注对象做好居家隔离健康监测和核酸采样工作,继续为守护群众健康践行医者仁心的誓言。(信息时报)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