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8-21 22:39 | 来源:广东文明网 2020-04-02 | 查看:897次
“熊叔,现在疫情缓了点,没这么忙了吧?”“话不能这么讲!一样要检测体温和登记,不能松懈啊。”这是近日金苑小区C区一位居民与熊永和的对话。《南方》杂志记者了解到,在梅州市梅江区西郊街道的金苑小区C区,这位身上时刻别着党徽的老人,是现年76岁、党龄42年的熊永和,每天都会整理人员出入登记表,见着有居民进小区,便马上拿着体温枪上前测量,工作起来一丝不苟。
守护家园的“榜样标杆”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小区是城市治理的基本单元。自疫情发生以来,“全国文明家庭”、“广东好人”、梅州市“道德模范”熊永和积极响应梅江区西郊村委发出的倡议,在“战疫”一线勇担当、作表率,带头设立临时防疫检测点,积极发动群众共同守护好无物业管理老旧小区。
熊叔是出了名的热心肠,为了做好防疫工作,想方设法筹备物资,从西郊村委借来简易帐篷,从自家搬来桌子,最紧缺难买的体温枪和酒精也在短时间内筹集到位,志愿者的口罩则由热心居民捐赠而来……他在微信群发动大家报名当志愿者,短短几个小时就召集了5位邻里上岗,大家实行“三班倒”值班制轮流上岗。
志愿者实行“三班倒”值班制轮流上岗。受访者供图
小区人员出入登记资料。受访者供图
以善而居,便以自德。疫情当前,熊永和不忘好人本色,继续冲锋在前,勇当社区防“疫”先锋。2016年,他的家庭被授予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荣誉称号。
每天早上6点到晚上10点熊永和都会守在小区门口,对重点疫区来梅州的人员进行测温、排查,并做好人员出入登记。“他呀,心里有惦记的事就会坐立难安,有时还会睡不着,疫情较重的那些天早上不到6点就起床去小区门口守着了,每次中午回家匆匆吃完饭又急着出去。”熊永和的妻子刘利霞说,她非常理解和支持。
《南方》杂志记者了解到,金苑小区C区是一个无物业管理小区,住户多达200多户,人员排查并不容易。为了让小区能够得到常态化的规范管理,他凝聚居民共识,广泛宣传发动成立小区业委会,建设文明家园,做到防疫和创文工作两手抓、两不误,为基层防控贡献力量。
熊永和主动和村委沟通,印发《重新成立业委会意见表》,带头张罗起成立业主委员会的事。熊永和说:“借这次驻点排查和宣传的机会,我希望牵头把业委会成立起来,以后小区卫生环境、治安情况会改善很多。现在已经有180多户人家签名同意了,为了小区变得更加文明和谐,下来还要结合实际用心想办法、用情做服务,凝聚居民力量,共建美好家园。”
家喻户晓的“文明楷模”
1973年5月,泥水修理工彭大路、廖柏粦等三人在梅江区南门广场公厕疏通厕所时,被沼气熏晕,倒在厕所里一动不动。熊永和闻讯前往,征求在场派出所干警同意后,用绳索做安全带下去救人,将三人救出,挽救了其中一人的生命。
因为懂一些医术,熊永和还经常为街坊邻居无偿服务。几年前的一天,小区80岁老人黄婆在大院里与邻居闲谈,因心脏病突发,手脚僵直,不省人事。熊永和得知情况后,赶忙给病人做穴位按摩。20分钟后,病人终于醒来了,救护车也赶到了。熊永和二话没说,一同护送病人到医院,帮病人交费,直到病人家属到来。事后,病人家属送2000元现金及礼品来感谢,但熊永和拒不收钱,受助者家属只好在小区内张贴表扬信表扬这位乐于助人的好邻居。
34年默默坚守的“最美情怀”
熊永和34年无偿资助35名学子,他的资助之路得从1986年的7月的那场洪水说起,当时梅州遭受特大洪水袭击,梅城多处河堤决口,城区周围顿成泽国,一些百姓家破人亡,一些孩子成为孤儿,不得不放弃学业在外漂泊。四岁失去双亲的熊永和深知孤儿的处境艰难。
熊永和在自家客厅。受访者供图
那一夜,他对妻子刘利霞说:“我们不能让这些无辜的孩子走上自己的路,一定要想办法帮助他们继续生活、继续学习……”征得妻子同意后,他毫不犹豫地将自己辛苦攒下的200元存款捐给了一名8岁的失学儿童成金华,这对于当时月收入不足百元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一笔“巨款”。在熊永和的帮助下,这名孩子得以继续完成学业。
每当回忆起这段往事,熊永和从未后悔,只是连他自己都没想到,这条助学路一走就是34年,如今还在继续。
厚厚的本子记载这30多年的助学路。受访者供图
熊永和出身贫苦,家庭并不富裕。30年前家里穷得只有一间破旧老房,连床都摆不下,烧火做饭都在房门口,妻子只好以摆卖水果、青菜来帮补家庭生活,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几年前,妻子不慎滑倒摔断了腿,落下了后遗症,不能走动太多,再加上又患有糖尿病,身体状况很不好。“家里现在都靠他了!”妻子总是心疼丈夫。
熊永和家中的白墙上挂满了合影和荣誉证书。受访者供图
熊永和倒是对妻子竖起大拇指说:“没有妻子的刻苦、勤劳、节俭,没有妻子的支持帮助,我也得不到社会、政府、人民群众的认可。”一双儿女都已结婚生子,也在环卫系统工作。
懂事的儿女对父母的爱心行为也很支持,他们说:“我家虽然清贫,但爸妈过得很充实,很快乐,我们毫无怨言,全力支持!” 当人们问熊永和是什么力量激励他前行,他只是淡淡地回了一句:“我是孤儿,我不愿看到孩子受苦。”
贫困学子的“有爱父母”
34年来,熊永和一直利用微薄的工资和退休金,加上帮人修单车、开小店卖杂货、周末载客载货等方式所得的收入,坚持无偿助学,目前已资助35名贫困学生,有29名受助学子已走上社会参加工作,这其中有15位是大学毕业生。
熊方芳,是熊永和在西郊街道西区市场清理垃圾时,从垃圾堆里“捡”回来抚养的孩子,当时都没有满月。这个聪明机灵的女儿在美术方面独具天赋,熊永和知道学美术要花不少钱,但他还是支持女儿去读自己喜欢的专业。熊方芳没有辜负爸妈的期望,考上了一所大学的建筑设计专业。毕业后她找到了一份体面的工作,如今已结婚生子,定居广州。
“光是她读大学,我们就花了不下20万元。”熊永和说。但他们从不心疼这些钱,这个女儿贴心又孝顺,他们一直视如己出。女儿懂感恩,出嫁后,每年都会回梅州看望老人,给他们生活费。
王佳玲,2013年考上中山大学,但因无钱交学费而发愁。熊永和得知情况很快就给王佳玲打电话,表示可以资助承担她四年的大学学费。当她从熊永和手中接过7100元时,惊讶于帮助自己的是生活并不富裕且已年过古稀的老人。更让她没有想到的是,这笔助学款,竟是熊永和跑了几家亲戚筹借来的。
2016年,熊永和同时资助刚考上大学的卢庆珠(中山大学)、徐丽敏(华南师范大学)、刘祥(广州中医药大学)进入大学校园。每到8月份开学季,熊永和就四处筹钱,帮助他们三人交学费,每年约2万多元。四年来,助学款累计9万多元,圆了贫困学子的大学梦。
这样的名单还很长很长……就这样,熊永和每年申请资助一名新学子,至今还在资助6名学子,4名在读大学,1名在读初中,1名在读小学。
熊永和家中有个大盒子,里面装的是他的“宝贝”——30多年来他资助过的孩子们给他写的一大沓书信,不少信封都已经发黄,但他一封都不舍得扔掉。
孩子们给熊永和写的一大沓书信,他至今珍藏。受访者供图
“这是我一个资助的孩子金花写的,这是志威考上华南农业大学后写来的,这是佳玲写的……”熊永和如数家珍,脸上挂满笑容。
熊永和如今住的房子是七年前买的二手楼,不大的房子隔出三个房间,简单地刷了白墙,房间里摆设极其简单却很温馨。因为这是他们一家用常年省吃俭用的积蓄换来的房子,更因为这是许多贫困学子第二个温暖的家。领养的女儿见他们还住老房子,提出要花钱给他们换居住环境,他们拒绝了。
熊永和:“帮助别人和资助这些孩子不是为了图回报,人活着,要能帮助到别人,对社会有贡献才有意义。”现如今,熊永和已退休了20多年,不过他依然每天奔波忙碌,听闻有困难家庭孩子失学,总是想尽办法帮忙。
每到逢年过节,熊永和的家里就特别热闹,许多孩子都来到这个温暖的家,看望曾经资助过他们读书的“爱心父母”。孩子们亲切地称他们为“义父”“义母”。已过古稀之年的熊永和总是说:“只要身体还撑得住,只要这些孩子还继续读书,我就会资助到底……”(来源:南方杂志)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