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8-21 22:06 | 来源:明番禺 2022-08-17 19:07 | 查看:512次
听文明之声,感受模范力量,传播好人故事!8月12日下午3时,身边的道德榜样——“喜迎二十大”广州市道德典型宣讲会暨2022年第二季度“广州好人”事迹发布活动,在番禺区融媒演播厅拉开帷幕。
活动由广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番禺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番禺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协办。此次活动旨在传颂模范故事,为全社会树立先进典型,构建社会各界崇德向善的良好氛围。
在2022年第二季度
“广州好人”名单中
番禺区共有4人上榜!
一起来听听他们的故事~★
见义勇为好人:何水明
气温低至5°C
他来不及脱口罩便跳河救人
“这不是环卫公司的同事吗?”近日,广州番禺区市桥街视频监控中心工作人员在查看监控时发现,一名身穿环卫工作服的男子跳入河中救起一名落水老太太。这位毫不声张的救人英雄,原来是市桥环卫公司环卫工人何水明,监控中心工作人员于是将该视频上报公司。至此,一件见义勇为的事迹才被外界知晓。
2022年2月25日上午8时许,市桥环卫公司环卫工何水明在市桥街东郊村的河边开展卫生保洁工作时,忽然听到远处有人大喊“救命”。何水明立即飞奔过去查看情况,发现一名老太太落水,正不断下沉,情况危急,何水明见状,口罩都来不及摘,马上脱去外衣跳入河中施救。
当时气温低至5℃,河水寒冷彻骨。何水明跳下水的位置距离老太太较远,河岸高达数米,河底淤泥深厚。何水明顶着严寒,奋力向前游了七八米,终于伸手拉上老太太身上的手包带子,然后用力将老太太扯回岸边。
此时,众多围观群众也纷纷加入到救援中,最终在大家的同心协力下,落水老太被成功救上岸。救人后,何水明浑身湿透,穿上衣服默默离开。
“我当时见到有人落水了,根本来不及细想,便跑到事发河段的河边,脱下外套跳进水中。其实我不擅长游泳,但能将老人成功解救上岸,我感到很欣慰。”何水明回忆到当时跳河救人的惊险一幕。
“当天上午的气温比较低,跳入河中后我也感觉不到河水冰冷,当时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就是想着如何将老人救上岸。”何水明说。
落水老人成功被救上岸后,何水明才觉得全身上下寒意刺骨,整个人仿佛虚脱了无比疲惫。“右下颚牙齿因浸泡在冰冷的水里,直到现在还有极其不适的疼痛症状。”何水明告诉记者,今后遇到同样的事情,他仍会继续伸出援手。
何水明的妻子得知丈夫勇救落水老太太的义举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因为她知道丈夫并不擅长游泳。丈夫在如此危急时刻跳入河中奋不顾身救人,她为他的行为感到骄傲,同时,她也为此感到后怕,因为丈夫水性并不好,河水又冰冷,稍有闪失,后果不堪设想。
只有初中学历的何水明来自四川绵阳西陵镇三河村,来番禺务工已30多年,在市桥环卫公司上班已快6年。他目前负责的工作是垃圾压缩车跟车清理垃圾。他每天早上5点20分起床,6点开始便投入一天的垃圾清运工作。
何水明说自己很热爱这份工作,笑言自己和同伴是番禺市桥的“城市美容师”。因为单位人手不够的原因,他现在每个月只休息一天,但他感到乐此不疲。
市桥环卫公司车队长何报告诉记者,何水明在工作中踏实肯干,任劳任怨,敬业乐业,乐于助人。他之所以能在千钧一发之际,选择舍己为人,绝非偶然,而是在善良情操的驱使下出于自身的本能。
何水明在番禺有着20多年交情的老乡任小林说,当天何水明在成功将落水老太太施救上岸后,悄然离去,来到位于任小林所负责的市桥长堤东路的工友之家休息了好一会儿才恢复体能。
“他就是这样一个人,经常做好事不留名。”任小林说,2021年8月四川老乡在工地作业时不慎摔伤了肋骨,何水明知道后,二话不说第一时间将这名老乡送去医院救治。
敬业奉献好人:杨学成
一名共产党员的扶贫故事
杨学成是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培训部主任,2019-2021年,受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选派,担任五华县潭下镇布坪村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长。驻村以来,无论在疫情防控方面,脱贫攻坚方面,杨学成都能冲锋在前,勇挑重担,敬岗爱业,精准谋划。
2020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国范围内蔓延。心系贫困户的杨学成闻令而动,提前结束春节休假,逆行而上。作为扶贫工作队长,杨学成担心贫困户信息闭塞,卫生意识薄弱。到达村里后,杨学成顾不上独自长途驱车的劳累,在做好防护后,立刻到贫困户家中入户,开展派发防疫告知书,居家隔离提示和关心慰问等一系列工作。在疫情防控最吃紧之际,杨学成一边带领队员入户调研,一边向学校党委汇报争取临时救助金20万元,率先在全市全县范围内,打出一套生活困难临时救助、生产资料购置补贴、重特大疾病救助、外出就业生活补贴等帮扶组合拳,适时地解决了300多名贫困户的燃眉之急。由于预判及时,措施精准,行动果断,临时救助组合拳工作还受到梅州市广梅指挥部、五华工作组的肯定和推广。
作为第一书记,杨学成连续一个多月吃住在村,团结和带领村内党员干部,率先在全县范围内成立了“布坪村防控疫情共产党员先锋队”,并带头参与最危险、最艰苦的村口24小时值班工作,时常与党员群众一起在瑟瑟的寒风中,值班至凌晨。
2019-2020年,为了打破布坪村交通死角的不良局面,杨学成在多方调研走访的基础上,组织开挖拓宽了3.7公里长的布龙公路(跨镇)和10公里布新公路(跨市),缩短了布坪村民前往广州深圳的交通路程,约30公里,可节省时间约30分钟。把布坪村原来的“交通死角村”变成了“交通要塞村”,交通的便利还辐射到了周边的友村,受益受惠群众约3万人。
2019-2020年,根据布坪村阳光充足的有利条件,杨学成筹措资金近200万元,做大做强了布坪村的扶贫光伏发电产业,使之形成一定的规模。截至目前,布坪村光伏发电总收入约20万元。发电收益除了给贫困户发放困难补助之外,还能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除此之外,杨学成还将光伏发电棚架打造成集党建文化宣传、客家文化宣传、贫困户脱贫分红、农田堤坝护坡、村民健身娱乐、新农村建设景点、夜间景点、求学安全路于一体的“多功能光伏文化长廊”,既发挥了经济效益,又发挥了社会效益,形成了带不走的扶贫产业文化。
此外,杨学成还牵头筹措资金,完成了布坪村主干道亮化提升工程,布坪村口“一河两岸”整改提升工程,布坪村7公里的生活用水管道工程,极大改变了布坪村口原来的杂草重生,河道堵塞,道路不通,基础设施落后的不良局面。
2019年,听说布坪小学部分教师居住的宿舍因屋后排水设施不畅,导致暴雨天气之时,雨水渗透入屋,常常需要扫水的困扰后,杨学成便牵头筹措资金约8万元,修建了排水沟,解决了困扰了布坪小学老师多年未能解决的问题。2019-2020年,杨学成还多次筹措资金为布坪小学修建了保安室、停车棚、校门口拓宽等项目,还多次邀请番禺爱心企业到布坪小学开展爱心帮扶活动,为老师们购买了冰箱、保温杯、电子显示屏,为品学兼优的学子们送上了书包和学习用品等。
2020年,在五华县党委政府的引领下,在布坪村党员群众的支持下,在杨学成及往届扶贫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布坪村82户306人通过验收,100%脱贫;布坪村整村也摘帽退出贫困村序列。
孝老爱亲好人:郭伟源
照顾患病姑姑
他用爱和责任筑起幸福之家
百善孝为先,“孝”源于心,“爱”生于情。番禺区洛浦街西二村郭伟源一家,风雨同舟16年,全家人互相尊重,互敬互爱。晚辈对长辈尊敬、孝顺,长辈对晚辈爱护,妯娌之间、姑嫂之间关系十分亲近,是一个和睦的大家庭。 多年来,郭伟源和妻子林志红相互扶持,共同照顾患病姑姑,夫妻俩任劳任怨,用行动诠释了“孝老爱亲”的真正含义。
郭伟源和母亲、妻子及两个儿子共同生活,平常除了要担负起一家之主的职责外,他还要照顾残疾的姑姑。郭伟源的姑姑今年已经60多岁了,一生未嫁,膝下没有子女。由于她从小患有小儿麻痹症,被认定为肢体四级残疾,行动不便。自从郭伟源的爷爷奶奶去世后,郭伟源夫妻就主动承担起照顾护理姑姑的责任。
郭伟源是番禺区妇幼保健院(何贤医院)病理科的医生,疫情期间,他要参与核酸检测工作,尤其忙碌。因此,这段时间照料姑姑的重担便落在妻子林志红身上。
林志红是大石街敬老院的一名医生,平时上班是“14+14”模式,即14天封闭式上班,14天在家休息。每到休息日,用心体贴的林志红都会把家打理得井井有条。为了给姑姑增加营养,林志红每天早上都会变着花样给姑姑准备早餐,一杯热牛奶、一碗鸡蛋汤……平时买菜也都会优先考虑姑姑的口味喜好,普通的一日三餐浓缩着对姑姑深厚的爱。随着年龄增长,姑姑被诊断出高血压,需要长期吃药,林志红便耐心劝导姑姑按时吃药,并定期帮姑姑去医院买药。
“他是家里的主心骨,从我嫁过来到现在,他把姑姑当作半个妈来看待。平时我们也都顺着姑姑,多照顾她的想法。”林志红说道。
“幸亏有她在,让我很放心。”郭伟源说。生活中,有妻子的帮助和支持,让郭伟源更珍惜家庭生活。只要有空,他都会带家人一起出游,到附近吃吃饭、喝喝茶,有时需要上下楼梯,他就背着姑姑,从无怨言。母亲节、中秋节时,他也会叫上姑姑一起庆祝、团聚。
前两年,姑姑住的旧宅需要翻新,郭伟源便根据姑姑的身体情况,设计了合适的灶台高度,方便姑姑坐着做饭。“这个灯管不亮了吗?下次我买个新的帮换上。”郭伟源有空的时候便会陪姑姑聊天,看看她有什么需求。在郭伟源的照顾下,郭伙桂变得开朗起来,精神状态也越来越好。
不论工作和家务多忙,郭伟源夫妻二人总是尽力地让姑姑感觉到家的温暖。他们也受到了左邻右舍的交口称赞,感染了周边的村民。
同时,郭伟源非常注重家庭和谐氛围,推崇诗书传家,工作之余注重学习提升,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下,精心培育两个孩子健康成长。小儿子虽然才上幼儿园,但在父母的影响下,也学会了孝敬长辈,他经常跟着父母看望姑婆,给姑婆梳头、捶背。
郭伟源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却一直默默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孝老爱亲的精神。
孝老爱亲好人:谢惠英
照顾重伤丈夫24年
她用爱与坚强撑起一个家
24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严重车祸,让谢惠英的丈夫被送进ICU抢救。在医生都表示“回天乏术”的时候,她守在ICU33天,等待丈夫苏醒。她每天给丈夫擦身子、读书读报,在她的坚持下奇迹终于发生,丈夫苏醒了。丈夫苏醒后,她一直悉心照顾车祸受伤的丈夫,夫妻之间不离不弃的情谊让人动容。
然而后续的治疗和康复又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在丈夫回家后的日子里,谢惠英每天五点起床护理丈夫,下班回家后陪丈夫做康复训练,还得照顾当时年仅八岁的孩子。为了不增加年迈公婆的生活压力,她一力承担家庭的重担。在陪丈夫康复的期间,为了让丈夫重新能够行走,她每天牵着丈夫的手训练一小时以上。夏天天气炎热,她就在旁边准备一个水桶和十条毛巾,每次训练完,十条毛巾都会被两人的汗水湿透。如此日复一日地坚持,夫妻俩不知不觉携手走过了24个年头。如今,丈夫从当年被医生诊断为终身瘫痪,到现在能够短暂地落地行走,与她多年来的努力分不开。
谢惠英从来没有停止工作,也没有停止学习的脚步,为了更系统专业地帮助丈夫康复,她自学了很多康复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家里摆满了康复专业书籍和笔记。为了让丈夫得到更专业的治疗,她定期送丈夫到广州市区的医院治疗,医院专家每每跟惠英交流,无不感叹“你在康复训练的学习水平已经近乎一个专家了!为了丈夫能坚持到今天,太不容易了!”
她多年坚韧不拔、大爱无畏的精神,深得单位领导、同事、长辈及街坊邻里的赞赏,大家都把她视为榜样。正因多年的言传身教,她的儿子也成长为有担当、有责任、有爱心的优秀青年,在公司担任要职,深受老板的重用。谢惠英的儿子见证了多年来妈妈坚持照顾生病的爸爸,坚持上班,照顾家庭,被母亲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感染,让他学会感恩生活、感恩社会,也立志做个对社会有贡献的有为青年。
平民英雄
引领道德风尚
凡人善举
彰显道德力量
为好人点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