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8-08 21:01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22年08月 | 查看:603次
人物故事:
郭旭光,男,1982年2月生,中共党员,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副院长、勘探研究所所长。14年间,他带领团队紧盯新疆油田勘探区域,立足“难、新”领域、复杂井层等关键区域,突破重重困难,屡次打破国内外技术局限,发现玛湖和吉木萨尔地区两个10亿吨级特大型油田,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郭旭光曾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劳动模范等称号。
决断玛湖 突破砾岩“死亡线”
2008年,26岁的郭旭光作为中国石油大学优秀硕士毕业生,来到新中国第一个大油田的诞生地——克拉玛依。2009年,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首次突破50%警戒线,解决国家能源安全问题迫在眉睫。在国内陆上油田勘探成功率普遍不足30%的情况下,如何实现勘探大突破,成为了他做梦都在思考的问题。
跳出克拉玛依断裂带、走向玛湖斜坡区,一个已经传递了20年的找油接力棒,此时交到了郭旭光的手中,一场“安下心、扎下根、不出油、不死心”的科研攻关和创新风暴在新一代勘探人中再度起航。
一个油藏的勘探成功与否,油藏类型和控藏要素与规模至关重要。郭旭光联想到摸排过的多口老井,提出了一个“金点子”——油藏受相带控制,应该大面积成藏!他大胆对20年前玛北油田的油层判别标准进行重新厘定。在累计解释3.1万平方公里三维地震资料,刻画2.6万平方公里沉积体系后,他果断预测:玛湖斜坡3500米以下也有优质储层!
2012年,郭旭光团队部署了风险探井玛18井,并获高产工业油流。随着玛18井的出油,玛湖勘探势如破竹。在此后的数年里,先后发现6大油藏群,形成南、北两个大油区。这是我国陆相石油勘探近十年取得的最大成果。一个埋藏亿万年的能源密码被中国人破译,郭旭光和团队终于打开了这座地下宝库的大门,实现了几代石油人为祖国再找大油田的夙愿。
决战玛湖 捍卫能源“生命线”
在玛湖全面开花、硕果累累的同时,吉木萨尔页岩油勘探开发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面对国内页岩油勘探研究的空白,郭旭光和他的科研团队,对吉174井设计了近300米的连续取心,并通过厘米级岩心精细描述和全面的实验联测,探索形成水平井体积压裂特色技术。
这一项从未有人尝试过的精细做法,为郭旭光他们带来了累累硕果:创立了中国陆相咸化湖盆页岩油富集理论,形成了页岩油评价、甜点预测技术体系,填补了国内页岩油地质评价技术的空白,最终指导发现了10亿吨级吉木萨尔油田,研究探索形成的地质认识和技术成为国内页岩油勘探开发的“宝典”。
2017年9月,他再次转战玛湖上乌尔禾组2亿吨储量会战。那段时间,地质储量会战室经常整夜灯火通明。作为负责人,郭旭光知道玛湖上乌尔禾组地质特征复杂,油水同出,储量计算方案很难确定。他们一次次尝试各种方案,又一次次推倒重来。
当各种全新的图表、数据、报告准备齐全,距离汇报仅剩3天。最终,玛湖上乌尔禾组2亿吨石油地质储量顺利通过审查,支撑了玛湖十亿吨大油区的发现,有力保障了国家能源“生命线”。
决胜玛湖 保障人民“幸福线”
玛湖砾岩油田的原油含有稀缺的环烷基组分,是我国长征系列火箭和主战坦克所需用油不可替代的主要原料。玛湖大油田的发现,不仅保障了我国能源安全和国防安全,其发现过程中的创新理论和经验,更为全球凹陷区砾岩重大接替领域的油气勘探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中国理论”与“中国技术”,为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回首青春年少,郭旭光被那句“到祖国西部去”所感染。他无怨无悔地扎根戈壁,孜孜不倦地矢志奋斗,把人生中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祖国的石油勘探事业。郭旭光说,他的理想就是要用能源点亮祖国,温暖万家。(责任编辑:黄舒雅 于洪举)
来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