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7-20 20:37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21年09月 | 查看:659次
周仁甫,男,1925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离休老干部,抗战老兵,响水县张集中心社区华余村人。他离休后本可颐养天年,却四处奔波,深入学校和农村义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巡讲近百场次。他坚持无私奉献,将自己大部分工资用于捐资助学、济贫助困、修路建桥等。近十几年来,他累计捐款17多万元。2015年9月,周仁甫入选“中国好人榜”。
2021年7月1日,在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交通巷,有一户人家,院门前插着国旗和党旗,主人周仁甫聚精会神地坐在电视机前,湿了眼眶。
现年97岁的周仁甫有很多身份,勇猛刚毅的抗战老兵、善良慈祥的志愿者、捐资助学的老党员……
周仁甫。图片来源:江苏学习平台
饱经沧桑的周仁甫,时常会想起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有力出力,有钱出钱,永远为人民服务。”1943年,在入党介绍人李文广的这句嘱托里,周仁甫找到了精神归属。此后78年,他奉之为圭臬,无论身份怎样改变,都身体力行,矢志不渝。
伤疤就是勋章
1925年,周仁甫出生在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
从小,周仁甫就在父辈的影响下,对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充满了向往。1940年,年仅16岁的周仁甫毅然决然加入党的革命军队。1943年,周仁甫如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周仁甫在基层部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宣讲。图片来源:盐城大众报
“1943年,日本人打到响水,经常对我们搞突袭。那个时候我们用的还是烧火信子的‘扫帚炮’,一炸后面跟着扫帚一样的黑烟……”回忆起过去激烈的战斗过程,周仁甫连当时大炮引线的长度都能比划出来。旁人看着周仁甫身上触目惊心的战争伤痕,那是这位老兵最光荣的战斗勋章。
抗日战争胜利后,响水地区还残存部分仍在负隅顽抗的伪军,周仁甫所在的队伍依然在战斗。
“1945年七月,早上东方还没发白,敌人就来围攻我们。当时我们只有80个人,而敌人黑压压一片,火力密集,打了一天的拉锯战,从清晨战斗到深夜。”周仁甫回忆,“那天我们牺牲了三个人,都是和我一起参军的。”想起牺牲的战友,周仁甫神情肃穆,沉默了半晌。
想起牺牲的战友,周仁甫神情肃穆。图片来源:新华网
十二座亭子
如今,“解甲归田”的周仁甫并没有闲下来,他有一个颇有古风的爱好——喜欢亭子。
庆祝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他出资修建了“再思亭”;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之际,又出资建起了“爱军亭”;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诞生了“爱国亭”;
今年,又有了“爱党亭”……
2019年,周仁甫出资修建的“爱国亭”。图片来源:交汇点
“亭子能为学生和乡亲们遮阳避雨,供他们在此休闲娱乐。”周仁甫说,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每座亭子也是一座精神丰碑,教育人们铭记历史,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要爱党、爱国家、爱军队、爱人民……”
站在一座座亭子前,周仁甫带着自备的小锣鼓、翻着写满宣讲重点的五颜六色的布缎,给孩子们讲故事,谈理想。波澜壮阔的历史,坚贞不移的情怀在一次次讲述中历久弥新。
截至目前,在响水县大大小小的学校和村庄里,周仁甫共捐资修建了12座亭子。修亭子前前后后耗费了周仁甫十几万元积蓄,他心甘情愿,心满意足。
周仁甫将助学金交给贫困学生。图片来源:盐城大众报
正是靠着这样的省吃俭用,周仁甫捐出了一笔又一笔钱,近年来,仅算上有记载的捐款数额,累计已达44万余元。虽算不上巨款,却饱含着一位老人的全力付出。
三个心愿
周仁甫还有三个心愿。
2016年5月7日,在家人的陪同下,周仁甫走进响水县红十字会,在器官和遗体捐献同意书上郑重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他希望百年之后,能帮助更多人延续生命。
“最后一次为人民服务”,这是周仁甫的第一个心愿,他笑称自己如此高龄,摔了十几跤都没有骨折,一定要让医学家研究研究是怎么回事。
周仁甫正在签署遗体捐赠同意书。图片来源:江苏学习平台
人们说,周爷爷有福气。他长寿且硬朗,随手扔下的桃核在水泥地里扎了根,竟能长出一棵桃树。周仁甫想把福气分给更多人,他想要化作日落时的晚霞,照耀更多的人,文以照心,在100岁生日的时候出版个人文集《落霞满天》,这是他的第二个心愿。
1995年4月4日,响水县委组织部收到了一笔特殊党费。70岁的离休教师周仁甫为表达对党的感激之情,将其因工资改革补发的1008元工资作为特殊党费交给党组织。2003年,周仁甫又交了1008元的特殊党费。201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他交了10000元的特殊党费。今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大时刻,他再次交出了10000元特殊党费。
活到100岁,再交一次特殊党费,这是周仁甫的第三个心愿。他曾在一封信中深情地写道:“我是一名受党教育培养多年的老党员,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的今天。托党的福,我们离退休人员丰衣足食,生活愉快。吃水不忘挖井人,我向党表示一点心意是应该的……”
(来源:光明日报、新华社 责编:郭雯)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