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就社区疫情防控坚实堡垒 ——上海基层党组织引领居民参加疫情防控掠影

发布时间:2022-05-05 21:17 | 来源:光明日报 2022年05月05日 04版 | 查看:425次

凯旋华庭小区不算大,位于上海市普陀区万里街道。小区有个特殊情况:统一发菜时会多出68份,因为在册居住的是438户,可疫情期间实际只有370户住在小区。于是,有好心居民说,志愿者们太辛苦了,多出的菜应该发给他们。小区业委会主任胡毅却一再婉拒,找到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吴振飞说:“志愿者们商量了,还是‘老样子’,把多出的蔬菜发给小区的长辈们!”

  “老样子”怎么分?45位独居或双独居老人多拿一份,15户六口、五口之家多拿一份,7份菜送给一线的物业人员,最后1份提供给滞留在业主家的装修工人。

  一份菜,见证着这个小区的温度。而这,只是上海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众多社区在基层党组织引领下,充分发挥社区自治互助作用,调动居民参与疫情防控主动性的一个缩影。

各方配合有默契,“生命接力”来验证

  凯旋华庭小区居民金女士是一名癌症患者。20多天前,药快吃完时,她一下慌了神,赶紧联系胡毅。“我们和吴书记一定会解决!”安慰过后,胡毅立即联系吴振飞。

  此时,吴书记正在另一个小区忙得不可开交,马上将此事交代给下沉党员叶震雷。问清楚药名后,叶震雷二话没说,穿上防护服开着车就往附近的三甲医院奔。“第一家,没有。再找一家,还是没有……”不过叶震雷并未轻易放弃,用两天时间终于找到这款并不常见的药。“没想到,志愿者们这么热心,大家就像一家人一样!”金女士感慨。

  针对小区独居老年人多的现状,胡毅想出了一个好办法——“长者一对一”志愿帮扶计划,一天内就完成45位独居、双独居老人的结对,有效解决了老人们的买菜、买药和送医等需求。

  此后不久,小区就上演了一场“生命接力”——有老人突然昏迷,被隔壁的志愿者小蔡夫妇第一时间发现。“谁是医护人员?”胡毅在小区微信群里焦急地问。“我是!”居民施春雷是一名医生,应答后二话没说,做好防护就上门查看病情。

  此时,吴振飞忙着协调救护车,有热心居民提供救心丸,2分钟内志愿者就送到了。经过一番紧急处置,救护车接走了老人。“老人及时就医,并无大碍。”当晚,等来群里的通知后,居民们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自从疫情发生后,我们小区就没有出现一例阳性病例!”但胡毅也坦言这并不容易,“在我们小区,居委会、业委会、下沉党员、志愿者团队和居民配合默契,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生活防疫两不误,“管理公约”来平衡

  70后硬汉卫立柱家住徐汇区百汇园一期。3月19日,身为共产党员的他自觉向龙华街道民苑居委党总支书记黄晓云报到,如今做志愿者已有一个半月了。

  此前,整个小区做一次核酸检测要持续5个小时,秩序混乱。卫立柱找到黄晓云商量改进方法,变化也随之而来:由物业保安上门通知,志愿者同步在微信大群按楼单元通知,居民交替着下楼,避免聚集发生。“改进后,核酸检测时间缩短至3.5个小时,多亏了这些志愿者!”黄晓云由衷地说。

  从4月初开始,一个又一个难题接踵而至。

  先是小区陆续出现阳性患者,物业保洁、保安中也有近一半人在自我隔离观察,几名志愿者根本忙不过来。就在这时,“正规军”上来了,来自机关事业单位和居民中的党员纷纷向社区报到。据黄晓云介绍,百汇园一期601户、1688名居民中,就有近300名志愿者。“居委会和党员志愿者商议后,在各楼栋内设置了楼组长,每栋楼都有志愿者‘智囊团’‘采购专员’‘公益达人’。”

  自此,配药、送菜、核酸检测……卫立柱发现,只要在群里喊一嗓子,大家就都抢着干,动作慢一点的根本轮不上。

  随着不规范的小区团购行为出现,即便有人足不出户,也会出现核酸异常、抗原检测阳性状况。“要想办法减少传播风险!”90后党员楼组长叶嘉琪建议。

  不能不管,但如何规范?4月13日深夜,黄晓云与卫立柱聊了很久。第二天,志愿者叶嘉琪、张逸一、樊逸君、赵颖与卫立柱等讨论形成了“楼栋居民公约”。在志愿者总牵头人郑敏的推动下,他们4月15日就拿出初稿征求各方意见。

  达成共识并不容易。比如,快递物品有风险,需要物业进行消杀,可物业人手少,物资也不足。再如,“红码”外卖小哥遇到保安,放下东西就跑。看着丢在门口的物品,志愿者们送还是不送,真是犯愁……

  4月21日,在各方代表的充分沟通和完善下,“一期管理公约”达成共识:楼组长兼任楼栋“总团长”,只团购生活必需品,“团长”不能私自加价;志愿者们三班倒巡逻,遇到有住户遛狗,及时劝回;既然大家关心信息公开,那么就由志愿者同居委会和物业协商,发布“疫情每日通报”……

  “一份‘君子协定’,让大家找到平衡点,既保证了日常生活,也让小区能够更有序地防范疫情。”卫立柱说,公约公布后,小区没有新增一例阳性病例。

群众困难挂心上,基层堡垒受倚重

  4月12日,静安区怡景苑居民区成立了疫情防控一线临时党支部,作为机关干部的潘侃担任书记。

  彼时,小区的阳性患者持续增加。“我通过加微信和打电话,一天时间,把156名党员‘拉’在一起。”潘侃将大家分配到4个党小组中,实行小区和楼栋“包干”。在小区的各个微信群中,党员们主动亮明身份:“大家好!我们是党员志愿者,有困难可以随时联系我们。”

  接下来,党员志愿者要去“啃”那些“不好啃的硬骨头”,配药就是其中之一。“为此,我们单独开了一个群,指导大家在线配药。对于不会网购的老人,就由党员志愿者们帮着下单购买。”潘侃介绍。

  有些药网上没有,得去医院。“这事有风险,我们党员上!”潘侃主动承担起怡景苑小区的配药任务。第一次配药,他挨家挨户去收集医保卡,没有打印机就手写单子,再从家里找出一卷塑料袋,揣上几十张卡直奔社区医院。“中午11点半出门,下午5点半才回到小区。起初没有经验,好多药品没买上,导致七八户没拿到药。”

  随着居民的用药需求不断增加,配药过程也变得更加烦琐。正在潘侃发愁时,在外企工作的党员许健主动跑来帮忙。白天她在家线上办公,晚上就挨家挨户整理居民配药的需求。潘侃则一家家与医院沟通,再到医院配药。

  遇到急需的药品怎么办?临时党支部急中生智,找来家住小区的医生党员志愿者殷文渊帮忙。“我跟普通患者一样也要挂号,配10户左右的药估计会花费一两个小时。”殷文渊说,自己白天要忙医院的工作,只能见缝插针地帮忙配药。

  配药难题解决后,又有外籍住户提出,疫情公告没有英文版,看不懂。这可难不倒临时党支部,很快就有外企党员志愿者主动认领了翻译服务。此后,小区的团购有些混乱,容易引发疫情传播风险,党支部紧急召集业委会、物业和志愿者代表开会商讨对策,规范小区的“团采”行为。

  “临时党支部把业委会、居委会、物业和社区志愿者召集在一起,大家齐心协力构成了疫情防控的基层堡垒。”在潘侃看来,基层党组织实际上发挥着黏合剂的作用——“在集结、协调各方力量帮助居民解决急难愁盼问题的过程中,居民更加信任、倚重和配合我们,这样开展工作就更加方便、有效,形成了积极的正反馈机制。”

  (本报上海5月4日电 本报前方报道组 记者章正、张蕾、靳昊、颜维琦、任鹏)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