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4-30 19:11 |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2022年04月30日 第4版 | 查看:372次
4月28日清晨6时,吕小乐从睡梦中醒来,洗把脸、换好衣服、检查一下手机电量……骑行不到30分钟,抵达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的盒马乐城店。
作为该商超的一名配送员,以这样的方式开启一天的工作,吕小乐早已习以为常。而眼下正处在本轮疫情防控的紧要关头,对于身处打通物资供应“最后几步路”关键岗位的吕小乐,这样的清晨又多了几分责任与压力。
连日来,北京多区连续出现新冠肺炎疫情。4月25日,朝阳区双井、劲松、潘家园街道部分区域划为临时管控区域,居民们居家办公、足不出区,大家坚守疫情防控一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全力阻断疫情传播。
社区居民们的衣食住行被限定在特定区域内,物资供应配送成为人们最为关切的问题之一,商超配送员肩负起了这一光荣使命。
吕小乐工作的盒马乐城店位于广渠路和东三环交叉口,距离临时管控区仅一路之隔,其配送的范围,差不多有一半都在临时管控区内。
4月28日早7时,记者来到盒马乐城店,配货站内已是一派忙碌景象。装满货品的箱子从传送带送出,快递员们正在排队取货。齿轮声、搬运声、叫喊声、脚步声此起彼伏,挂在墙上的显示屏上,订单不断刷新。
队伍排到吕小乐,他迅速接过三个货箱,打开查验整理后,抱起货箱一个箭步,朝着电动车快速走去,码货、装车、封箱……动作娴熟,一气呵成。
出发前,几名正在抽空吃早饭的同事问道:“这单去哪儿?”“华腾园,在临管区里头。”“把口罩戴好。”话音未落,吕小乐已经启动电动车,飞驰的“双轮”驶向了抗疫一线。
稳定的供应链和高效的物流服务就像物资供应的大动脉,尤其是在疫情临时管控区域物资供应配送的“最后几步路”,更是“关键的几步路”。
配送员进出临时管控区的精准调度、安全防护等问题是打通“最后几步路”的重中之重。为解决这些问题,北京朝阳双井、劲松、潘家园街道临时防控组联合商超企业,对外卖骑手、快递小哥等城市保供从业者进行统一协调,加强服务保障,有针对性地优化防控措施。
配发工作证,进行身份识别,保障配送员顺利出入临时管控区;每日核酸检测,配发N95口罩、一次性手套、酒精等,保证配送员安全上岗;进行无接触配送,与社区工作人员分工协作,让货品安全高效送到居民手中……一系列举措确保“城市微循环”畅通无阻。
在北京朝阳的临时管控区,平日里繁华热闹的街道,此时安静而空旷,在街道两侧林立的高楼间行进,吕小乐的驾驶速度也比此前快了一些。
街道上穿梭往来的大多是快递小哥和商超配送员,很多都是老熟人,有时会互相指引不同小区的配送点位置,随后各自飞快地奔赴目的地。
记者跟随吕小乐从配送站出发,历经进入临时管控区验证等环节,不到10分钟就到了华腾园小区。居民们看到配送员的到来,有的露出了期许的目光,有的伸出了大拇指。
“我没觉得自己多厉害,做的都是最小的事。”吕小乐一边分拣一边说,为了给食品保鲜,到目的地后才会按各自订单信息分别打包,有人买的速冻水饺怕化,有人买的海鲜需要低温,还有土豆带着泥土需要单独包装……
“您订单到了,给您放在南门,请及时来取。”吕小乐打着电话,拎着几个大袋子站在门口,在社区工作人员指引下,他将货品放在临时搭建的货架上,向工作人员道谢后急忙去送下一单。
吕小乐介绍,从其配送区域成为临时管控区以来,他已经走遍了临时封控区的每一条街巷,工作强度也有了几个显著的变化:平均每日送单量从40多单增加到80多单;原来一个订单5、6件商品,现在一单差不多15件起步;这些订单中,大部分都是最基本的生活消费品,有绿叶菜、鸡蛋、速冻饺子、桶装水……
下午1时,吕小乐才吃上午饭,他只给自己留了半小时的午饭和休息时间,之后又马不停蹄地回到了工作岗位。下午3时,配送完手头的订单,商超安排员工全员进行检测核酸、测量体温。一系列的例行检测结束后,吕小乐又骑着电动车出发了。“居民都在等着,我们不能停。”
来自河北保定的吕小乐上有老下有小,是家里的“顶梁柱”。父母在老家务农,两个7岁的双胞胎儿子刚上小学。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得知吕小乐在临时管控区送货,家人们都很担心,所以每晚送完单后他都会给家人报个平安。
“前天一次送货时,一位阿姨在收货时给我塞了火腿肠、面包和水,对我说‘辛苦了’。当时我觉得一切都值了。”吕小乐的声音有些哽咽。
4月28日这一天,吕小乐来来回回跑了30多趟,送了近80单商品,他打扫完配送站,回到家已经是深夜11时。盒马乐城店负责人介绍,当天,该店近一万单货品被送入8000多个家庭,订单的三分之一来自封控区。
“为了确保线上订单及时配送,有越来越多的快递小哥加入临时管控区的保障队伍中来。”吕小乐说,“我们都期待着解封的那一刻。” (记者孔祥鑫、陈旭)
新华社北京4月29日电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