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公益新闻

2016年中国志愿服务十大事件

发布时间:2017-01-20 18:45 | 来源:善达网 2017.01.11 | 查看:2104次

麦田

提要

2016年已经过去了,一年里发生了很多志愿服务事件,下面一起来看看2016年中国志愿服务十大事件,看看你都关注了哪些?

十大事件之一

一、《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到在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注册志愿者人数将占居民人口比例达到13%。”

《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第七十章——完善社会治理体系中,“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的第二节中,提及“注册志愿者人数占居民人口比例达到13%。”

点评:在国家的十三五规划中对志愿者的注册率提出明确且具体的要求,充分说明了国家层面对志愿服务的重视程度;不过,按照规划,2020年中国的注册志愿者达到1.7亿以上,如何满足如此多志愿者的志愿服务需求是一个需要突破的难题,对于广大的志愿服务组织而言,却是一个空前的利好消息。

十大事件之二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的落地改变和规范了中国志愿服务的现行格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于2016年3月16日通过,自2016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慈善法》共12章112条,其中有14条对“志愿”进行相关的要求和规范,27次提到“志愿”的词汇,特别是第7章“慈善服务”,基本以“志愿服务”为主进行描述。

《慈善法》中明确“国务院民政部门主管全国慈善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慈善工作”。 同时在第十一章“法律责任”中多次提及志愿服务中出现的法律责任问题。

点评:《慈善法》明确民政部门主管全国慈善工作,而在《志愿服务条例》国务院征求意见稿中,“国家和地方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机构建立志愿服务工作协调机制,加强志愿服务工作的统筹规划、协调指导、督促检查及重大典型的宣传推广。国务院民政部门主管全国志愿服务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志愿服务工作。”,《慈善法》的要求与现行的志愿服务有关的工作部门,如团委等的协作和分工都将发生改变,相信将极大的改变现行志愿服务的格局,值得拭目以待。

另外,《慈善法》对于志愿服务的规范要求,甚至提出要承担法律责任的表述,对于中国志愿服务发展的影响也将非常深远。

十大事件之三

三、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民政部、教育部、财政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联合印发《关于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的意见》

继5月20日习近平主席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四次会议上通过《关于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的意见》后。2016年7月11日,中宣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的意见》。《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布局合理、管理规范、服务完善、充满活力的志愿服务组织体系。

点评:《关于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的意见》是中央再次认可志愿服务对于“四个全面”等国家战略的价值和意义。特别是深改组的会议上能审核讨论关于志愿服务的内容,对于志愿服务事业是比较惊喜的。《关于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的意见》的整体性,全面性、系统性和指导性都是相对清晰和完善的,能有效的指导志愿服务的未来创新发展,建议相关人员一定要仔细研读和学习。

十大事件之四

四、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民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和中国科协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公共文化设施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的实施意见》

8月30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深改组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公共文化设施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的实施意见》。12月4日,中宣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公共文化设施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公共文化设施志愿服务组织体系、志愿服务项目体系和志愿服务管理制度体系,公共文化设施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志愿服务组织充满活力,志愿服务活动广泛开展,成为全社会学雷锋志愿服务的品牌、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窗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

在此之前,7月14日,文化部印发《文化志愿服务管理办法》,提出要推动文化志愿服务规范化、制度化,构建参与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机制健全的文化志愿服务体系。年底,《中国文化志愿服务发展报告》出版。

点评:连续两次中央深改组会议讨论通过关于志愿服务的意见,确实是非常令人鼓舞,很多专家学者都纷纷表示志愿服务上升到国家战略。当然,中央非常肯定志愿服务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文化志愿服务是下一个志愿服务的创新方向,特别是各地文明办应该抓住机会,做成各地文明系统的品牌志愿服务项目。

十大事件之五

五、中国民间志愿服务联盟成立

和众泽益志愿服务中心发布《2015中国社会组织志愿者调查报告》发现,志愿服务的“供给”和“需求”市场应该是非常的繁荣, 但是现实情况却是志愿服务供需双方的信息严重不对称,而且普遍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因此,82.8%的社会组织和100%的基金会希望建立一个志愿者全国供需平台,并能提供志愿服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等。

因此,在2016年3月5日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到来之际,和众泽益志愿服务中心联合十二家行业平台机构共同发起中国首个民间志愿服务全国联盟网络。该联盟通过建立横向全国平台,以及在环保、助老、助残、教育、救灾、传播等领域打造纵向志愿者平台,实现志愿者供需对接的民主管理和自主运作的首个中国民间社会组织志愿服务联合体。

点评:中国的人口众多,参与志愿服务的人数增长快速,如此大的志愿服务群体仅仅依靠官方的志愿服务支持平台来满足广大的居民需求是不现实的。无论从国外经验,还是中国的发展改革方向,志愿服务作为社会动员的主要方式之一,要符合社会动员和大众参与的规律。短短的半年多时间就覆盖了全国70%以上的地区,民间的参与热情还是非常积极的。作为官方的有效补充,联盟的成立将是民间志愿服务力量推动中国志愿服务发展的有效探索。

十大事件之六

六、第三届中国志愿服务交流会在宁波如期举行,带动了全国大多数省市举办地区志愿服务大赛,极大推动了全国志愿服务的项目化运作

由共青团中央、中央文明办等单位共同主办的第三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暨志愿服务交流会12月1至3日在浙江宁波举行,赛会的举办为各地志愿服务组织搭建了一个项目展示、资源配置、组织交流、文化引领的全国性平台。本届志交会,38个省级赛会单位共申报项目4225个,有1000个入围全国初赛,504个入围决赛,并最终评出金奖100个,银奖404个。

在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的带动下,北京、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安徽和四川等省市,先后举办省级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和志愿服务交流展示活动。

点评:团中央牵头连续三年举办全国志愿服务大赛,通过大赛提升全国志愿服务的项目化运作水平。团中央的重视带动了全国各省市纷纷举办各地的志愿服务大赛,并邀请专家进行讲解,从今年宁波的项目申报来看,项目的整体质量提升明显,通过三年的全国大赛的推动效果显著。不过纷纷传言,2017年的大赛可能要取消,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花费太高,全国各地举办的大会多如牛毛,花费的资金个个都不菲,怎么到志愿服务就要节约了呢?

十大事件之七

七、中国志愿者走出去的意愿和规模逐渐放大

 第3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2016年8月5日-21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约300名中国志愿者参与了里约奥运会志愿服务,用自己的倾情投入,展示最美的“中国名片”。

 本届奥运会从全球共招募约5万名志愿者,有超过一半的人来自里约以外的城市,其中国际志愿者1万,来自156个国家,人数最多的是美国,依次接下来是英国、俄罗斯、阿根廷和中国,中国人约占1%。他们和巴西志愿者一起为里约奥运会提供语言、赛场、媒体、公交等各种志愿服务。其中一部分的中国志愿者要个人承担往返的机票和当地的食宿,成本非常高,但是仍然低档不住志愿者的热情。

在2015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把志愿服务纳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作为“民心相通”工程的组成部分,提出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2016年中央先后出台《关于加强我国社会组织参与国际非政府组织活动协调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推送工作的意见》等相关政策,鼓励社会组织参与国际组织项目,开拓交流渠道、提升国际话语权、支持援外工作、维护国家利益。国际非政府组织已经成为全球治理体系的重要参与者。

2016年10月,受商务部委托,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中国志愿服务基金会、北京市志愿服务联合会联合发起国际志愿者项目,选拔具有专业经验、技能和技术的18名优秀中国志愿者,参与缅甸、尼泊尔等地开展的援助发展类项目,从事为期12个月的国际志愿服务,据悉申请的人非常的多,严重供不应求。

点评:中国要走向世界,伴随着国家战略,中国的志愿者也要走向世界。对于广大中国的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而言,国家的强大为我们走向国际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资源,我们也应该步子迈得更大一点,更快一点,更自信一点。在走向国际方面,很多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作为中国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志愿服务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十大事件之八

八、12月26日,苏宁26周年庆典暨苏宁“阳光1+1社工志愿者行动”10周年在南京苏宁总部举行,志愿服务与苏宁共同成长

庆典开场苏宁专门打造了一部《和你在一起》的微电影。从贵州到云南再到湖南,从“筑巢工程”到“圆梦课堂”再到“互联网扶贫”,这部8分钟的微电影,以纪实手法记录了苏宁人在公益行动中发生的感人事迹,成为苏宁近年来持续公益行动的缩影。

张近东表示,苏宁之所以把公益和司庆放在同一天,目的就是为了激励大家不忘回报社会的初心,把公益之路走得更好、更远。当天活动中,苏宁除了向社会各界宣布了苏宁2017年的公益行动计划外,还正式宣布成立“苏宁公益基金会”。

2006年2月28日,由员工提议,经公司认可,中国第一个企业社工服务品牌——“阳光1+1苏宁社工志愿者行动”诞生,倡导每位苏宁人主动承担公民社会责任,通过每年至少捐一天工资、做一天义工的方式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阳光行——阳光 (sunning) 服务是苏宁(suning)服务的代名词,也是苏宁深入人心的服务品牌形象。“阳光行”寓意着苏宁服务走出去,走向社会,从单一面向消费者的被动服务升级为面向全社会的主动服务。该项目已经成功走过了十个年头。

点评:苏宁的企业志愿服务的发展从2006年就开始,每年号召苏宁的员工至少捐一天工资、做一天义工的方式回馈社会。倡导时间之早,规模之大,在中国的企业里实属罕见。而且,苏宁把周年庆和“阳光1+1社工志愿者行动”的10周年放在一起庆祝,也充分说明了苏宁对于志愿服务的重视。10年的志愿服务实践,对于中国的企业而言实属不易,苏宁的做法值得广大的中资企业学习,苏宁作为企业志愿服务的杰出代表也值得尊敬。

十大事件之九

九、上海 “完善100家社区志愿服务中心民生服务功能”项目纳入到上海市政府实事项目,100家优质达标单位将首批获得每家30万元的市级财政一次性经费补贴,补贴额度达到3000万

2016年,上海市政府要完成的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事中,明确提出要“完善100家社区志愿服务中心民生服务功能”,同时将拿出3000万元财政资金支持社区志愿服务中心建设,100家优质达标单位将首批获得每家30万元的市级财政一次性经费补贴。旨在将社区志愿服务中心打造成为系统性、集成性、交互性的志愿服务终端平台,使之成为完善社区志愿服务体系、促进社会共享共治的重要引擎。未来通过两到三年时间,上海市将完成以社区志愿服务中心为重点的全市社区志愿服务网络体系全覆盖的目标。

上海社区志愿服务中心通过完善供需对接、注册认证、项目孵化、资源整合、能力建设、团队培育、指导监督、激励保障、文化建设等九大功能,实现了华丽转身,成为以服务民生为宗旨的系统性、集成性、交互性的志愿服务终端平台,推动了社区志愿服务体系形态的基本形成和内涵的深度提升。通过打通促进社会共治共享的“最后一公里”,使志愿服务真正扎根社区,精准对接需求,送到群众家门口,做到百姓心坎上。

在今年完成“完善100家社区志愿服务中心民生服务功能”市政府实事项目的基础上,总结经验,乘势而上,争取将“完善134家社区志愿服务中心民生服务功能”列入2017年市政府实事项目,更加注重供需精准对接、服务精细到位、资源高效统筹、管理以人为本,力争实现全市社区志愿服务中心功能优化升级全覆盖的目标,健全社区志愿服务体系,不断增强志愿服务的惠民效益。

点评:志愿服务的终端平台建设全国做的很多,但是列入到政府实事项目还是头一个。投入资金3000万,撬动的整体资金规模估计接近亿元,志愿服务扎根社区,精准对接,发挥更好的服务群众的功能,上海在志愿服务推动的经验和做法值得其他地区借鉴。

十大事件之十

十、上海市教委、上海市文明办等单位联合下发《关于加强上海市普通高中学生志愿服务(公益劳动)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将上海志愿服务纳入教育考核范畴

2016年1月,上海市教委、上海市文明办等单位联合下发《关于加强上海市普通高中学生志愿服务(公益劳动)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将高中生参与志愿服务作为培养高中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课程,必须体现集体性参与。同时要求把做好高中生志愿服务工作纳入文明社区、文明单位评估体系。

《意见》提出,每位学生高中阶段志愿服务不少于60学时,一般在每学年的2周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课程中完成,不足部分在寒暑假、双休日或放学后完成。志愿服务课时可分散安排,也可集中安排。学校应当鼓励学生在完成学时要求的情况下,继续参加志愿服务。

点评:高中阶段志愿服务不少于60学时,把志愿服务作为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是很多国家的成功经验,在国家及地方一系列促进政策的推动下,教育志愿服务的发展相信是下一个志愿服务的快速增长点。上海两个事件被引入到2016年度十大事件,可见上海在志愿服务创新方面的努力和成果。很多的志愿服务组织寻找机构的战略定位,或许广大学生的志愿服务需求可以作为机构的战略发展方向。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