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9-10 21:07 | 来源:右玉精神中的廉洁故事 2023-07-31 15:14 | 查看:220次
我叫袁浩基,应县人,1983 年至 1989 年任第十二任右玉县委书记。在贫穷落后的右玉,我和广大干部群众战天斗地滚战了七个年头,是“右玉精神”的实践者之一2018 年6月,我被右玉干部学院聘为“特聘教授”
带着全家“走西口”
1983年,我是雁北地委调研室最普通的一名干事4 月份的一天,地委白兴华书记把我叫到他办公室,对我说:“你出生在农村,在县里工作过十几年,当过公社书记,熟悉农村基层工作。你在地委调研室工作了三年喜欢看书,不怕吃苦,也不错。组织部经过考察,想让你去雁北最穷最苦的右玉县担任县委副书记,你愿不愿意去?”当时的风气是“共产党员是块砖,党往哪搬就往哪里搬”、“共产党员最听党的话,党叫干啥就干啥”咱从来没要求过组织提拔,地委书记主动要给咱个县委副书记,让我始料未及,热血沸腾。我当下说:“感谢组织,我非常愿意。”白书记又说:“右玉是全省最穷困县之一,1961 年我陪卫恒省长到右玉搞过调查,这个地方环境恶劣,生活艰苦。20 年后,我来雁北当地委书记又去过两次右玉,这个县除了林业在全国先进,其他变化不大。地委有决心改变它,你也要下定决心作长期打算。那里交通不便,你最好能把家带上。”欣喜若狂的我随口说:“我要带家。”白书记高兴地说:“等着你,看若你,有什么困难提出来,支持你。”
回到家,我把提拔的喜讯告诉了我爱人,她高兴万分当我谈到要带家去右玉,她马上拉下脸严肃地说:“不去不去,就是不去。”她的理由有三:一是三个孩子在大同上的重点小学和五星级幼儿园,右玉教育落后全省高考排名倒数第二,孩子们的学习非撂了不可。二是 86 岁的老公公受不了右玉的严寒。三是大形势有变,一些带家下县工作的同志,又把家搬回了大同。妻子说的三条全在理,但我已向组织的表态也绝对不能反悔。后来经过两个多月的思想工作,我爱人终于同意了,并且很快把家搬到了右玉。家搬来了,极大地方便了我的工作,但两个孩子逐渐产生了优越感放松学习,都落后了。头年冬天,老父亲得了肺炎,经医院全力抢救过来了。第二年隆冬,老父亲又病倒了,肺部严重感染,呼吸困难,抢救无效。当时我正在乡下,接到电话我连夜赶回,老父亲已不能说话,就在当晚去世了。
我是最后一个带家去右玉工作的。我前边的十一任县委书记,有九任是带家的,他们拖家带口用马车搬家条件更为艰苦。大家都是听党话,跟党走,为了右玉群众的利益,带着全家“走西口”,舍小家,为大家,迎难而上,艰苦奋斗,心甘情愿,无怨无悔。
邀请专家定方针
1983 年,雁北地委进行机构改革。按照四化标准全区十三县的县委书记,大部分更换。我当县委副书记三个多月后,就提拔成了县委书记,9月 18 日,地委在应县集体宣布、集体谈话。会后,白书记把我叫去,单独对我说:“右玉土地广阔,人均 33 亩、十亩耕地,这是最大的优势。1983 年5月,林业部对“右玉提前两年实现 1985 年林业规划,为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树立样板进行了表扬。但是,我们应当看到,右玉尽是“小老杨"直接的林业收人只占总收人 2%。由于其他各业的落后使林业缺乏有力的后劲支撑。你回去和大家商量,想办法走上林业先行,各业推进,富民强县的大林业新路子。"1983 年10 月,县委、县政府组建了新班子。通过调查研究,总结历史经验,初步提出了右玉县农业经济发展战略方针,就是“种草种树、发展畜牧,促进农副,尽快致富”。简称为“十六字方针”。“十六字方针”一公布,干部中炸开了锅。有的说“把种草放在林业前头,有失林业先进县的尊严”。有的说“省林业厅多少年来对右玉林业发展贡献很大,把种草放在种树前头,肯定今后会失去支持”。有的说“省林业厅刘清泉厅长一直不同意右玉养羊,主张养猪。笼统提出发展畜牧不限制养羊,百分百会激怒刘厅长,倒掉右玉的绿化红旗”。也有的说“右玉要想富,向左(云)看齐开黑库。右玉地上有绿的地下没黑的,想富也是白想”也有的干部暗地说“新官上任三把火,拿不出正经东西,编了几句顺口溜,没用”。这些情况也很快传到了前任老书记常禄和刘清泉厅长的耳朵里为了统一上下左右的思想,尽快确定改变右玉贫穷落后面貌的目标方向,县委政府确定必须召开一次“右玉县发展战略论证会”。向地委行署汇报后,得到了充分的肯定与支持。确定会议由雁北行署科委、中共右玉县委、右玉人民政府联合召开,会议筹备半年多,准备了从 1949 年到 1983 年经济社会发展 34 年的历史资料,选择了农、林、牧、副、工32个考察点,会议邀请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沙漠研究院所等单位的专家学者 10 人。又邀请了省直厅局、科研单位、高等院校行政领导、学者、教授 34人。还有地、县级 50 多人。另外还特邀了刘清泉厅长第四任县委书记马禄元、第五任庞汉杰、第六任关毅第十一任常禄4位老书记。因为他们在石玉最有发言权最有工作经验、最有深刻教训,也最能在离开右玉看出问题,献计献策。
会议在 1984 年7月 16 号至22 号召开。七天时间三天考察,四天发言讨论。首先,我代表县委作了关于十六字方针提出的汇报。县长作了关于如何贯彻实施十六字方针的汇报。接着,33 位专家、学者、老领导畅所欲言,各抒已见,对“十六字方针”从理论到实践,从管理到效益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人的论证.
大家一致认为,“十六字方针”的提出有根有据贯彻十六字方针,充分开发当地自然资源,智力开发十分重要。县委又响亮提出“把现有的人才用起来把外边的智力引进来,把在职干部的水平提起来,把基础教育抓上来”。
“十六字方针”确定后,林、草、牧、副、农、工各有关部门,分别制定了五年发展规划和措施,并付诸施行。使全县在各业协调发展推进、驱贫致富的路子上迈出了新步,并得到省区及国家林业部、农业部的大力支持。1985年1月28 日国务院总理来右玉视察冒着严寒踏着积雪,观看了高墙框乡的万亩林区和苍头河流域连绵不断的护岸林,大加赞赏。当听到制定十六字方针,并已初显成效时,赵总理当即表示“林草结合,综合经营的方针好”!
1985 年6月14 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视察右玉进人县城未作停留,直接驱车登上了辛堡梁至高点,四面腺望,林草苍翠一望无际,牛羊成群漫山遍野,十分兴奋,点头赞许。我们向他汇报了“十六字方针”的确定县长向他汇报了贯彻十六字方针一年多,十几项主要经济指标超历史的情况。他听了后,表示满意,并指出“今后就要乔、灌、草一齐上,生态、经济、社会三个效益一齐抓”
绿化红旗不能倒
到 1983 年右玉已成为全省、全国的林业先进县,森林覆盖率已达到35%,成了远近知名的绿化红旗单位。但是,1982 年全县财政收人还是仅有 185 万元,从1956年集体核算到 1983 年28 年中,全县农民人均纯收人仅有 63.6 元,太穷了。
右玉绿化没有到顶,只能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届接着一届干,一代接着一代干,绿化红旗不能倒。
1984 年春季,在影剧院召开全县植树动员大会,我代表县委、政府五大班子作了一个报告。我说:在右玉这块土地上,职务不分高低,人员不分老幼,工作不分行业,时间不分过去、现在和将来,抓林业责无旁贷植树种草人人有责。不懂这一点就不配做右玉的领导和人民。后来,我和县长两人联合发出《致全县人民的公开信》,指出“昨天的成绩不能代替今后的工作,摆在我们面前的绿化任务还很艰巨”。要求“全县干部群众思想再解放,觉悟再提高,做好苦战硬战的思想准备开创绿化右玉的新局面”。
多年来,右玉林业的生态效益很高很高,但直接的经济太低太低,只占农业总收人的百分之二三。1983 年底,右玉就有沙棘纯林和混交林 28 万亩,每年产果3000多吨。但无人利用,也有一些老百姓,到冬天把繁密的果枝砍下来,长长地排在公路上,熏上土让汽车碾压取籽卖点钱,实在可惜,1983 年是沙棘结果的大年,大有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景色,沙棘丰收了。1984 年1月我们县委政府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沙棘事业的决定》,并积极寻找门路,加快开发。1984 年6月,在雁北科委和北京食品工艺研究所的帮助下,由国家水电部投资 80万元,建成了第一条年加工 4000 吨沙辣果饮料生产线和年产 450 吨沙棘果酱的生产线,产品远销全国。赵紫阳胡耀邦视察品尝后,都予以称赞。
右玉林多树多,每年都产生大量的枯树枯枝。疏林间伐和修枝剪条也产生大量的废材。1985 年,在副省长白清才的帮助下,投资 400 万元,建起了一座年产 8000立方米的人造板厂。产品硬度高,韧性强,很畅销。建厂三年,创造产值 1500 万元,上缴利税 14 万元。农民修剪枝条收人八十多万元。饮料厂、压板厂的建立,提高了林业收入,进一步帮助了林业发展。
1984 年6月,在北京林业大学的积极配合下,成立了“右玉县沙棘研究所”和“北京林业大学沙棘科研基地”,并承担起国家“七五”沙棘科研攻关项目,引进了国外 19 个沙棘优良品种,进行了育种、种植、抚育收获的多种研究。1986 年9月4日,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水电部部长钱正英前来视察,把右玉确定为她的“水保试验区”,并要求全国推广右玉种植沙棘的经验,从1987 年开始,右玉又同中国林科院、山西农科院、山西生物研究所、山西沙棘办,从不同领域开展沙棘工作.1989 年10月,林业部对《石玉县野生沙棘技术改造的研究》进行鉴定。认为右玉野生沙棘改造技术简单易行达到了国内同类研究造林水平,建议在全国同类条件下的沙棘改造中加快推广。
县级 24名领导定点承包治理 24 条小流域。每年带头办好一个林业点。并且要求办新点不丢老点,办实点不办花架子点。我和有关同志于 1984 年,在辛堡梁办了一个小老树改造更新的试验点;1985 年和人大主任张殿卿在高墙框村北搞了500 亩早作丰产林试验点;1986年在苍头河滩搞了一个草圃试验点;在牛心乡四道岭搞了一个林草间作试验点。1987 年在威远镇后所堡村搞了一个林、草、牧试验场。1986 年至 1989 年在蔡家屯村大南山北麓搞了 780 亩樟子松大苗定植试验点。2018 年我回右玉干部学院讲课,又回蔡家屯看了那片林子。三十二年过去了,苍茫一片,树接云天,胸径都在三十公分左右。
成惊材了
1984 年2月,中央绿化委员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右玉县等 221 个单位被评为“全国义务植树先进县”1986 年12 月,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三北”防护林建设第期工程表彰大会。会上,右玉县被评为林业先进集体,并获奖牌和荣誉证书。1988 年3月右玉县被评为“山西省绿化先进单位”。县委书记袁浩基被评为“山西省义务植树模范”。1989年9月,山西省政府授予我“1984一1988 年林业模范”光荣称号
1984 年5月初,常禄老书记胰腺癌晚期在北京 301住院,我去看他,拉着我的手说:“浩基,你也是个真栽树的人。”
有水快流不滥流
1981年胡耀邦总书记到大同、朔州考察时提出“大矿大开,小矿小开,有水快流”。1984 年 8 月,山西省政府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我省地方煤矿发展的暂行规定》。指出:我省地方煤矿的发展要实行有水快流,大中小结合,长期和短期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的方针
1985 年1月26日,国务院总理视察雁北时指出“乡镇镇煤矿利国利民”“农民挖煤,国家修路”。
1985 年6月,胡耀邦总书记到右玉、偏关视察时指出“一定要认准山区优势,建设地上绿色宝库,开发地下黑色宝库,带领人民尽快驱贫致富”。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雁北地区十三个县中的 11 个有煤县,到1985 年,全区煤矿发展到485 个,产煤 2000万吨,全区农民人均收人由1978 年的57 元提高到1985年的 367 元,增长了5.4 倍。临近县左云,煤田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 48.5%,储量达 100 多亿吨,从 1979 年走上以煤促农逆向开发的路子,施行了“社社办煤矿,队队出劳力,人人都受益发展煤炭的方针。到 1982 年全县 14 个公社,共办起44座煤矿,有水快流。很快在全区、全省、全国出了名1982 年右玉和左云相比,右玉财政收入仅仅 185 万元左云县已达到 1670 万元。农民人均收人右玉县是 173 元左云是 346 元,右玉是左云的二分之一。
山阴、平鲁两个临县,异军突起,挖煤也大见成效驱动了其他各项工作。
1984 年7月“十六字方针”已经确定,在制定规划和实施细则时,我们把大办煤矿作为发展副业的主要内容。当年成立了煤炭公司,次年又成立了煤炭局。1983 年右玉只有两座小煤窑,年产量仅有 11 万吨当时是人工采掘,平车提升,仅供附近民用。
想大办煤矿,有水快流,但对没有基础而又贫穷落后的右玉来说,困难很多,主要是四个没有:全县没有煤田地质资料;没有工业用电线路;没有运输道路;没有起步资金。
雁北煤炭钻井队副队长张子春,是有名的煤炭地质专家。1984 年5月8日,我回到大同,利用个人私交到张家求贤,拜请人家无偿帮助右玉寻煤。张非常同情,第二天就来到了右玉。我和退下来的县委副书记张日明亲自陪同,沿着纵贯右玉的东西两山进行了七天踏测寻煤。没花一分钱,张队长给了一个肯定的结论:“右玉其他地方无煤,只有靠近山阴、左云的元堡子乡有煤,可能储量还不小”。并建议很快抓紧打钻勘探。
没有钱怎么办?我们选择了 10 个强硬的公社书记亲自带队,利用集体提留的义务工作报酬,布了 10 个点打人工探井。我们用小老杨密密麻麻做支护保证安全,头戴一盏矿灯,背措一个柳管箩往上拿土,像蚂蚁搬家一样经过三个多月努力,十个探井有三个打到 70 多米深都见了煤。使大家看到光明和希望。为了安全地再往深打,我们停止人工打探,1984年隆冬,县水利局长武兴业带队用锅驼机发电,拉着水,用“水三百”在增子坊村北进行钻探。打到垂深78 米处见了一层煤,打到 100 米深时又见了一层煤。当打到120 米深时,超出了机器进深能力,钻头被卡死提不起来了。后来从武装部拿来炸药掉下去炸开,才提起了钻杆。我们拿着煤样标本向地委书记白兴华和管少藩副专员作汇报,他们深受感动,深表同情当下打电话进行了安排。1985 年地区钻井队无偿给石玉打了15 钻。经过不懈努力争取,从1985 年到 1987 年省煤炭厅又无偿给右玉打了 87 钻。总共 102 钻,进尺达到25000 米。终于探明了在右玉东南部元堡子乡、白头里乡的一片大煤田。总面积 165 平方公里,地质储量 34 亿吨右玉煤田属于大同煤田西南部,系石炭二迭纪优质动力煤。新华社报道了这片处女煤的发现,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到 1990 年底,全县共经省煤炭管理委员会批准乡镇煤矿20 座,地方国营矿3 座。
从 1985 年右玉煤炭生产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在上级的大力帮助下,全县共投资 1500 多万元。一是投资 525万元,建起 15 座煤矿。二是投资 35 万元,建起了 35 千伏变电站,架线 23 公里。各小矿都用上了 10 千伏线路累计达到 50 多公里。三是投资 56 万元修建了运煤公路。四是投资 740 万元组建了运煤车队。五是在山阴县建起了右玉自己的集运站。到 1990 年,煤炭产量达到 72 万吨比1983年增长了六倍。使县财政和农民收入逐渐得到改善右玉是林业先进县,早在 1973 年就规定右玉煤有的育林经费一律按吨煤1毛钱提取,用于煤矿绿化、坑木林建设。进入八十年代,我们按照吨煤 1元提取。同时规定建矿时毁多少林补多少林。煤矿职工也必须完成每年的义务植树任务。
有人担心右玉开发煤田会影响林业发展,是杞人忧天。客观上右玉正好是实践了“两山论”。既要了金山银山,也要了绿水青山。
不要官帽要穷帽
右玉是山西最偏远的一个山区小县。自古就是一个落后贫穷的苦地方。解放后,各方面都有变化,但是除了林业在全国出名后,其他变化不大。早在 1965 年,就被定为“黄土高原西山地区 28 个贫困县”之一自然环境恶劣,经济发展缓慢,财政十分困难1982 年县财政收入185 万,1983 年207 万,年年吃国家补贴。县级五大班子 24 名县级干部,只有六辆 212 吉普和一个小面包车。县委书记较常坐的一辆已经跑了 31 万公里。
群众生活很苦。1956 年实行集体分配到1983 年28年中,农民人均年收仅有 63.6 元,其中责任制前的 25年间,人均收入仅有52元,吃国家返销粮年均419万斤不少农民仍然是三靠:吃粮靠返销、花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
基础设施落后。全县共有 365 个自然村,到1983 年还有125个村人畜吃水困难,占34%。还有 124 个村不通电,占33%。还有 232 个村不通公路,占63.5%。还有 103个村通不了汽车,占 28%。还有108 个村不通电话广播站,占 29%。
1984 年,省里重新确定了贫困县的标准。1981 年至1983 年三年中,农民人均纯收人低于 150 元的县才是国家级贫困县。这是一个全国性的硬杠杠。
右玉县这三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人为 160.3 元,超出十块三毛钱,被取消了原来贫困县的一切资助及各种扶贫项目。1978 年至 1983 年六年中,国家按贫困县共给右玉拨款 1049.7 万元,年均 175 万元,1984 年以后全部取消。使本来十分紧张的县级经济更加拮据,许多急需兴办的事业难以开展,群众的生活、生产也更加窘迫1956 年集体分配到 1983 年的 28 年中,农民人均收入逐步增加但平均下来只有 63.6 元。1981 年至 1983 年为什么上升到 160.3 元,原因有三条。一条是实行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第二条是1982和1983 两年是风调雨顺的两个“丰收年”第三条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政策宽松了,农民在村种植养殖,出村做点小买卖也增加了收入。
丢掉贫困县帽子的消息传开后,真像炸了锅,说啥话的人都有,有人说,新来的领导为了给自己争光,把右玉人的利益丢光。也有的说,省政府一刀切定了的事,丢了的“穷帽子”再戴不起来了,右玉倒霉的日子来了。还有人说,穷困县的干部早脱穷帽子早提拔,早调走,高招!我最早听到消息,有如五雷轰顶,好像成了右玉人民的千古罪人。几天吃不好饭,睡不好觉。但是我也相信,自己上任还不满一年,我没有丝毫虚报数字的动机,我还相信,我们共产党的干部绝大多数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只要我从右玉群众的利害出发,不要我这个七品官的官帽,也要把右玉的穷帽子找回来。“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我们在班子统一思想后,写成一个“七千字请示总结了三十多年的经验教训,估价了 19 年来国家对右玉输血、造血的巨大作用,提出了新的脱贫致富措施在地委、行署的认可帮助下,经过一年半的艰苦努力.1986年10月29 日,省政府又把右玉列入了“国家贫困县”报国务院审批。
1986 年10 月30 日,国务院正式下文,右玉成为全国 300 个贴息贷款扶贫县之一。每年下拨一至二百万元专项贴息贷款。右玉第二次又戴起了贫困县帽子。到2018年8月17日国务院扶贫办宣布右玉脱贫,又过去了32 年,这期间国家在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给了右玉极大的支持和关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反弹琵琶兴草业
右玉的草地建设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1956年6月,县农林局从甘肃引进首若种籽,种植 657 亩基本成功,拉开了草地建设的序幕。1958 年全县种植草木挥近万亩,1959 年全县种草 15.4 万亩,其中草木 4.6 万亩1971年6月,召开党代会恢复了县委。新班子提出“十大流域摆战场,四大盆地做文章,十面埋伏锁苍龙”,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建设稳产高田农田。并在全县推广“粮油下湾、林草上山”“大种大养”的经验,大种就是大种高产农作物、种果树、种药材。大养就是养猪、养鸡、养兔七十年代中后期,又一届县委提出“远抓林、近抓牧,当年抓住油(胡)、糖(甜菜)、副,粮食自给不能丢的口号。到 1983 年,右玉的林业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与此同时,从1981年到 1983 年在三个乡搞了三万多亩牧草飞播。
近三十年的种草实践,使右玉的干部群众看到,草是大地的棉被,是牲畜的食粮,是土壤的肥料,种草也是一条致富出路。
1980 年5月,邓小平针对我国西北的一些地方指出“应该下决心以种牧草为主,发展畜牧业”。1983 年8月,胡耀邦在北方早地农业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实现中国北方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在我看来,第一位的工作是种草种树”。通过种草养畜食不果腹还田多打粮食,走“反弹琶的路子”,统一县级领导的思想,要立草为业。1984 年初,下发了《右玉县人民政府关于1984年种草工作的安排意见》,明确提出了全县种草任务:全县计划当年种草20 万亩种植草籽繁殖田 4830 亩。全县集中抓好69 个重点样板工程。
1984 年7月,召开了右玉农业经济发展战略论证会制定了“种草种树,发展畜牧,促进农副,尽快致富”的十六字方针,以法定化的形式把种草养畜提升到战略的高度和硬约束性的管理中。
1984 年 10 月,县政府又颁发了《右玉县关于设立种草养畜奖励的决定》,就种草、养大畜、养羊、养猪四项,规定奖励化肥、配合饲料的标准。
1985年县政府又出台了《关于奖励种草的五项规定》就是一固定:凡是承包的草地长期固定,50 年不变,谁种谁有,允许继承。二归已:就是承包草地的一切收益归自己。国家和集体为草地的投资,不准任何人挪用、克扣,全部属种草户所有。三不交:农民承包土地,一律不缴征购、不缴税、不缴提留,产品由农民自已处理四优先:农民种草,优先卖给化肥、柴油、籽种。优先贷款,并提供技术服务。五奖励:就是县、乡、村分别对本县、本乡、本村的模范户实行奖励。那一年,县商业部门拿出 100 辆自行车和 100 台缝机奖励给种草模范户。从农转非指标中拿出 7个,奖励给了全县抓种草种树成绩最突出的“草萍英雄”。
1985 年1月 16日,《山西日报》第一版刊登了中共雁北地委书记白兴华编写的《为右玉的草业叫好》-文。文中指出“闻名遐迩的“塞上绿洲’,又立草为业拓出了致富新路”“实践证明,右玉立草为业,林草并举值得其他地方学习。雁北地处黄土高原东北部,土地广阔是一大优势,加上1000 多万亩荒山荒坡盐碱滩发展草业,可以大有作为。右玉能办到的,有类似条件的地方也应该办得到,而且可以办好”。
为了给农民吃“长效定心丸”,1988 年 4月16日县政府又发出《关于发放草地使用证的通知》全县发证 1.5万份,涉及21 万亩。加强科研的支撑推动。共引进国内外草种 60 多个进行对比试验,从中选优。选出了沙打旺、苏联首藉、新疆大叶首蓓、本地草木樨等十几个最适宜右玉条件的优良品种,为了适时适地抢种牧草,提高成活率,从 1982年到 1986 年又进行了六次飞播牧草试验,面积达到九万亩。
“到 2014 年,2015 年,我欣喜地看到一个材料讲:右玉实现了四个一半。一是林地面占到全县国土面积的一半,二是种草面积占到全县耕地面积的一半,三是牧业收人占到全县农民人均收入的一半,四是生态经济占到全县国民生产总值的一半”事实证明,当年制定十六字方针,提出立草为业,立对了。
基础教育抓上来
由于基础教育落后,右玉高考曾在全省排名倒数第偶有几个考出去的大学生、中专生毕业后,也很少有人想回到右玉。
1983 年 10 月,召开了全县千人教育大会,出台了《县委、政府关于加强教育的十条规定》。参加会议的是全县县、乡、村三级干部和所有学校的校长以及单村独人的老师。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针对右玉教育存在的十个主要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十项任务和措施。会议的主要目的是,表明县级领导的决心,唤醒全县人民的自觉,动员各级领导齐抓共管。为了调动积极因素,会议还给107 名先进集体和个人发了奖,给 25 年以上教龄的 76 名教师颁发了“园丁荣誉证章”
1984 年3月20 日,县政府出台了《关于群众集资改善办学条件的决定》,提出一年内全县小学实现“一无两有”。就是“校校无危房,班班有教室,学生人人有课桌”。
县政府总结各乡镇的建议,提出了“九个一点”的集资办法:一、领导带头捐一点;二、处理学校旧房凑一点;三、社队企业拿一点;四、实物折价顶一点;五、公共积累挤一点;六、欠款户投工、投料还一点;七、社队闲置资产转一点;八、各行各业帮一点;九、师生勤工俭学省一点。
为了保证校舍质量,全县作了统一设计。要求砖木结构,宽大明亮,统一尺寸标准,并要求校校有院墙,有大门。每个学生有课桌,老师有专用的办公室。
1984 年全县共集资 231 万元,新建小学127 所。初步出现了“东西南北社,学校最漂亮”的新局面。
1983 年到 1985 年三年中,共出台了 4 个教育文件召开了4 次教育大会,全县集资 460 万元,新建学校 248所,中小学大面积实现了“一无两有”。并且整顿了教学秩序和纪律。
1985年3月,右玉被雁北地区评为“集资办学先进县”。1989 年,省政府为右玉颁发了《普及初等教育验收合格证书》。1989 年,又被省教委和财政厅评为“集资办学先进县”。我本人也曾被评为“雁北地区兴学育人模范”
有上级党委的大力支持,有前边 11 任县委书记的引领,在全县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在我们这届任职的七年中,右玉的各项工作程度不同的全面推动和发展。全县有 15 项工作,23 次受到国家和省地的表彰奖励。本人也得到了“全省林业模范”、“山西省义务植树模范”雁北地区“端正党风先进个人”“兴学育人模范”等七次殊荣。
(编者注:原文标题为:《我在右玉七年中》)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