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事·微光丨养老院里,住着68个“孩子”(组图)

发布时间:2025-08-23 10:49 | 来源:新华网 2025 08/21 15:46:47 | 查看:31次

【记者手记】

  当2016年的田丽超把走失的小女孩送到特殊教育学校门口时,她未曾想到这场偶遇会成为生命的转折。九年过去,当我站在“阳光福乐多”的院子里,看着68个智力障碍青年在认真学习技能时,突然明白:凝固的时光里,有人正用爱凿开裂缝,让阳光倾泻而入。

  回归不了社会,未来没有依靠。当年,校长的一番倾诉让田丽超动了恻隐之心,希望开办助残就业基地的愿望在她心里萌芽。不久后,田丽超攥着特殊教育学校的毕业生名单,敲开了一户户家门。

  “想利用我的孩子博同情赚钱吗?”“你到底图个啥?”

  不被理解,不被支持。开头的日子很艰难,但她还是争取到了9名“孩子”。养老院里开辟的新场地,成了“孩子们”的新家。墩布、肥皂、十字绣……为了让“孩子们”有一技之长,田丽超买来原料教制作,拉销售。民政、残联、街道,能跑的地方,她一个也没落下。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销售的路子逐渐打开,在多方共同努力下,助残就业基地正式挂牌成立,基地里的“孩子们”也发展到了68个。

  2024年2月,国家印发《关于加强就业服务促进残疾人就业有关事项的通知》,支持和鼓励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从事残疾人就业服务。国家政策的扶持和企业的助力,也让基地迎来了转机。

  如今,“孩子们”的生活有了保障,加上工资收入,田丽超总算稍稍放下点心。不肯闲下来的她,又出资开设了洗衣房。

  “这是一场注定亏本的投资,但我不后悔。”田丽超笑着这么对我说。

  这里没有施舍,只有生命与生命的彼此照亮。

作者:李帅、胡震泽

  编导:周梦蝶

  海报:热法伊·热合满江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来源:新华社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